手机版
1 1 1

简政放权 还应治“懒”

郑桂灵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据报道,对于新一届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的一系列举措,有的企业负责人在被问到“软环境的改变”时回答“感觉不很明显”。还有的说,官员“吃拿卡要”确实少了,但不办事的多了,过去“公关公关”就能办成的事,现在就是拖。官员没了好处,也没了动力。

  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各部门相继向社会公开了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以锁定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底数”,接受社会监督。这是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的重要举措。公布权力清单,无疑能有效防止行政审批项目“边减边增”和行政审批权“明放暗不放”的问题——通过权力清单,公众可对政府部门进行更有效的监督,促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推进简政放权。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及政府简政放权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清廉之风劲吹。企业负责人所说的“‘吃拿卡要’确实少了”就是佐证。不过,对“不办事的多了”的抱怨,又似乎折射出另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不作为。在全面深化改革、致力实现中国梦的当下,这种“不办事”的懒政思维同样值得警惕与关注。

  从“为政不廉”到“当官不为”,看似两个极端的两种行为,却有着共同的思维根源,那就是官僚主义。其背后,则是以权谋私的利益驱动。曾几何时,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成为一些权力部门和官员的行事“潜规则”。对于这种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八项规定和简政放权就是最好的治理猛药。“吃拿卡要少了”正是来之不易的显性疗效,值得倍加珍惜。

  事实上,人们对于公务员队伍中“没了好处,也没了动力”的失望情绪早有耳闻,比如曾有媒体报道,灰色收入减少导致一些体制内干部打算跳槽,公车司机因捞不到油水而决意辞职,等等。这其实并不奇怪也并不可怕。清正廉洁应是人民公仆本色。在深化改革进程中,难免会出现大浪淘沙、重新洗牌的阵痛现象。假如一些干部因耐不得清廉而走人,恰恰能为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提供机遇。

  作为人民公仆,仅仅为官清廉还远远不够,还应在此基础上勤政为民、创造实绩。这是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的由衷期盼。权力寻租捞取好处不可为,尸位素餐无所事事同样遭人弃。肃“贪”治“懒”原本就是反“四风”和从严治吏的题中之义。那些“没了好处,也没了动力”的干部,不要指望“吃拿卡要”的死灰复燃,人民也不会听任这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无为现象长期存在。作为人民公仆,唯一要做的,就是放弃功利、善待权力,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燃起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些干部懒惰不为,究其原因,除“无利不肯起早”的私欲作祟外,还与波澜不惊、一潭死水的行政管理环境有关。要激发干部干事活力,不能止于干部自身的自律与自警,更需公平竞争的制度推力。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还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比如,坚定不移地推进触及既得利益的深水区改革,让清廉成为干部的行为自觉;营造公开透明、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建立职责明确、科学完善的考绩体系,疏通“能者上、庸者让、劣者出、贪者惩”的制约与退出制度,等等。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8日 14:2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