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有求必应”才能“一呼百应”

沈小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位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听取意见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一些基层干部抱怨如今的群众“不听话”、不好管,常与干部唱“对台戏”,甚至抵触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群众则抱怨一些干部“不像话”,对群众冷暖不放心上,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甚至还对群众颐指气使,训斥辱骂,态度粗暴,没有丝毫公仆样子。

  到底是少数干部“不像话”,还是群众“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之间是不是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一位长期在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的从政心得颇耐人寻味:“群众对党的感情是朴素、真挚、浓烈的,由衷地相信党、拥护党。党组织只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对群众的诉求‘有求必应’,群众就会与党心心相印,紧跟党组织,对党的号召‘一呼百应’”。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党建设的永恒课题。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群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如何不断增强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党组织在关键时刻发出的号召能够“一呼百应”,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群众认干不认说。对那些说起来头头是道,热衷于“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但对上级要求的事、对群众期待的事不花大力气、不下真功夫的干部,群众打心里就瞧不起甚至反感,又怎么会顺其意听其话呢?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现在,有些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意识不强,对群众的困难和疾苦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这样的干部,在群众心里怎么可能会有位置呢?

  “百姓心中有杆秤”,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人民群众心里也就有多重。为官没有公仆样,人“不像话”,话难服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干部“很像话”,群众才会信其言。要想自己说话有人听、下令有人行、号召有人跟、干事有人应,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己首先要听党的话,践行党的宗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去解决老百姓的切身问题。如此,才能成为“咱老百姓的贴心人”,群众自然会拍手叫好,欢呼拥护,“一呼百应”。

  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杨善洲、沈浩等党的好干部,正是忠实实践了党的宗旨,为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在人民群众心中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党员干部只要像这些党的好干部那样,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去对待,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当作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去解决,用一颗真心去关爱群众、感动群众,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把群众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才是破解“不像话”与“不听话”难题、形成“有求必应”与“一呼百应”局面的金钥匙。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的阶段,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党的宗旨,兢兢业业工作,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这样,才会与群众心相连、情相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1日 14:38 来源:求是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