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励志教育访谈举行 快乐公益“零负担”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3月6日,第一百零五期“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励志教育访谈举行。国学新知公益组织创办人、执行理事徐渊,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赵政走进中青在线演播室,分享了他们与公益结缘的故事。

  在复旦大学浓郁人文气息的熏陶下,理科生徐渊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在校期间,他用3年时间,跟随老师读完了《春秋公羊传》和《仪礼》。

  毕业后,由于工作十分忙碌,徐渊不能每天去读书会,但他仍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读书。为了更容易读懂“大部头”,2010年,徐渊成立了国学新知组织。他还在豆瓣网上发了“广告”,召集到一些书友。

  慢慢地,徐渊发现,很多人来过三五次就不再来了。“他们觉得学习典籍的门槛太高。一部《左传》花3年读完,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难度,对很多青年来说都是挑战。”

  考虑到这一原因,徐渊开始设计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沙龙、论坛、讲座等,以此培养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国学新知组织渐渐发展起来。

  许多公益组织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少资金和资源。对此,徐渊的“秘籍”是“以诚意整合资源”。“只要你有诚意去推动你的公益事业,让所有参与进来的人了解到你的诚意,资源就会向你聚集。”徐渊说。

  与此同时,国学新知也是一个“乐于使用新媒体的公益组织”。在徐渊看来,“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都是青年公益组织要紧紧抓住的,这样你才有超越的机会。”

  去年,徐渊考上博士,在复旦大学出土文学与古文字中心学习。对他而言,学习和做公益组织就是工作之外的“休闲方式”。“千万不要把做公益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我们需要把兴趣和公益结合,做快乐的公益。”

  高中时,赵政就开始从事环保宣教工作,并成为国家环保部招募的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虽然因此影响了学习,但在父母的支持下,他依然“不务正业”地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在他看来,“成绩下滑只是暂时的代价,换来的是为长远作更好的规划。”高三那年,赵政猛下功夫,成绩稳步上升,最终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进了大学,赵政可以施展拳脚的空间更大了。他开始思考怎样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了解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并参与其中。“很多环境问题需要多方参与,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调和的催化剂。”赵政说,“如果把公众的力量与现有的治理体制相结合,我相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1年,赵政作为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到南非德班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赵政看来,青年学生要把眼光放长远,因为“人生不仅要赢在起跑线,更要赢在终点站”。“和工作实习相比,公益活动带给你的人生经验和充实性是完全不同的。公益活动能够使心灵得到一种由衷的满足,让你更好地发挥价值。”赵政说,“我觉得年轻人应该要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进而上升到对梦想的追求。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为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价值而努力。”(记者 黄丹羽)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7日 10: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