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等就“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文字实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4年3月8日15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就“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图为记者会现场。

  2014年3月8日15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等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图为记者会现场。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2014年3月8日15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图为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2014年3月8日下午15:00,全国人大在梅地亚多功能厅举行第六场记者会,请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等就“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效云:记者朋友们,下午好。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先生,与他的三位同事在新闻中心这里回答记者的提问,我介绍一下这三位同志,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先生,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先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先生。请提问的记者围绕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这样一个主题来提问。在开始回答记者的提问之前,我们先请吴部长讲几句话。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晓青: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再次和新闻界的朋友见面,首先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向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表示感谢。今天,还是三八妇女节,在此也向出席今天记者会的女记者们,包括今天为我们服务的女同胞们表示节日的祝贺。

  此时此刻,我和我的同事心情又十分沉重和焦虑,我们和大家一样,都在深深地牵挂不幸失踪的马来西亚飞机上的所有人员,我们为他们祈祷。

  关于去年环境保护部工作的情况,在前不久国新办举行的新闻记者会上,我们已经向记者朋友们做了介绍,我在这里就不再列举。

  今天记者会的主题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而对我们环境保护工作者来说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就大家关心的,包括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

  王效云:请提问的记者简明扼要阐述你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周部长说,今年我们京津冀的雾霾情况要比去年有所好转,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网民纷纷吐槽,百姓没有感受到。那么雾霾的成因究竟是什么?我们是不是要等到中科院投资5个亿的烟雾箱子建成了、运行了我们才能知道。接下来环保部又将采取怎样更有力的措施,让老百姓尽早地感受到治霾的成果。

  吴晓青:今年2月20至26日,我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空气污染,而且空气重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在27日才结束。大家非常关心这次雾霾发生的情况,包括和去年1月份发生的情况,我在这里简要地跟大家介绍一下。

  2月份发生的重污染天气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影响范围大。2月份发生的这次重污染过程,一共波及15个省,面积181万平方公里,其中空气污染较重的面积超过了98万平方公里。第二,污染程度重。这次重污染过程主要污染物是PM2.5和PM10,邢台、石家庄和北京的PM2.5的小时浓度值超过了500微克每立方米。北京25日PM2.5的最高日均值达到356微克每立方米。石家庄26日中午1点的PM2.5浓度高达612微克每立方米。20-26日当中,石家庄和邢台有6天重污染、1天的重度污染。北京有5天严重污染。第三,持续时间长。这次重污染过程持续时间多达7天,河北和石家庄连续7天重度以上的污染级别。第四,污染物的积累速度较快。这次区域性的空气污染过程发生突然,19-20日,北京的PM2.5的日均值由90微克每立方米迅速快速增长至267微克每立方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39个城市,重污染城市由4个迅速增加到16个。

  分析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是根本原因。燃煤、工业、机动车、建筑和道路扬尘是主要的排放源,是造成本次重污染天气的根本原因。第二,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是直接原因。那几天刚好是静稳天气。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的叠加是重要的因素。

  针对出现的重污染天气,我们联合有关省市紧急启动了一些应急机制,要求各省市根据重污染天气的态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大概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前开展了监测预警。这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到来前3天,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已经预判到可能要发生重污染天气,所以我们向各地区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监测的预报信息,提醒各地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二是开展了专项督查行动,环保部牵头,组织了7个小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了专项督查,特别是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工业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

  三是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北京、河北等发布了橙色预警,天津、辽宁等启动了黄色预警,按照预案的要求采取了相应措施。

  刚才问到治理雾霾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分析起来,我们认为,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抑制过快增长的机动车污染,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才能彻底改善我们大气污染。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时不我待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既要打攻坚战,还要打持久战。

  关于刚才说到的烟箱的问题。作为环保部来说,我们支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基础研究,这是因为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复杂,污染的成因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二次污染物PM2.5和臭氧的形成机理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封闭的空间进行模拟试验,是研究大气二次污染形成机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方法,这种方法在国际上被称为“烟雾箱”,就是在一个封闭的容器内,通过注入不同的污染物气体,研究其在光照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通过模拟研究可以获取大气污染形成的主要途径和污染控制因子,可以得到精确的控制方向。我们国家实际上在开展“烟雾箱”研究方面已有一些基础,比如现在中国环科院、中国科学院也有小规模的“烟雾箱”研究装置,所以我们支持有关部门建设大型的“烟雾箱”模拟实验室。

  新华日报记者:我们都知道城市污染很严重,其实农村的污染更加触目惊心。我想问一下环保部,“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的环保投入是怎样的,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样的打算?谢谢。

  吴晓青:农村污染防治始终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应该说,从“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从“十一五”到现在,国家累计投资超过了195亿,支持农村污染防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这些工作成效,在我们的环境公报里都已经讲到了。

  刚才记者同志还提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十二五”环保投入的问题。环保投入是我们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物质保障。对环保的投入,中央政府是高度重视的。“十二五”前三年,我们国家环保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以2000亿元以上的幅度在增加。我这里有一个数字,2011年,全社会环保投入是6026亿元,2012年是825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9%。2013年,我们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我们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入可能要超过5万亿元。这些投入当然包括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的投资。我这里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其中中央政府的投资,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节能环保投资的支出分别为2641亿元、2963亿元、338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了14%。

  我们预计,2014年全国财政节能环保的投入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比如说现在大家知道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之后,我们预测全社会的投入要超过1.7万亿元,今年还要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又是一大笔投资。再加上国家“十二五”已经出台的一些计划和规划,比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等等,我们预计从2014年起,节能环保尤其是环保的投入还会进一步加大。

  讲到这个投入的时候,我还可以给大家正式公布一组数据,我们去年底完成了对中国环保产业的调查,是继2004年之后做的第四次中国环保产业的调查。调查显示,到2012年,中国的环保产业从业单位是2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了319万。

  反映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的三个主要指标:环境产品年均增加超过30%,环境服务业年均增加超过28%,资源回收利用年均增长超过14%。综合起来,中国环保产业从2004年到现在,据统计,年均增长超过了20%。正是得益于国家节能环保措施的落实,所以中国环保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关于中国环保产业的一些情况,随后我们会向社会公布。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请问吴部长,刚才第一位媒体同仁提到了关于雾霾的问题,这几天其实每场发布会都会问到关于雾霾的问题,除了空气污染之外,我们还会关注水污染,还有由于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土地污染等等相关问题。这几年,谈到环境老百姓就感觉有一点不放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我想问一下吴部长,您的感受是怎样的?还有,请您系统地介绍一下去年我们国家环境质量情况究竟是怎样的。谢谢。

  吴晓青:关于2013年全国环境质量的状况,目前我们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审核,整理有关数据和报告,预计今年6月份将向社会公布。另外还有一个情况,我们国家尤其是空气质量正处在一个新老标准的交替过程当中,所以审核数据的工作量比较大,但是我们确保按常规在今年6月份正式公布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但是,我这里已经掌握,2013年全国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74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状况。大家对空气质量也比较关心,我在这里正式向新闻界的朋友们公布。

  2013年,我们国家74个城市实施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去年全年的监测,74个城市有3个城市达到了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71个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超过新空气质量标准的情况。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是:海口、舟山、拉萨、福州、惠州、珠海、深圳、厦门、丽水和贵阳。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邢台、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济南、衡水、西安、廊坊和郑州。这其中有4个省会城市在较差的10个城市之中。

  分析这些数据,大概有几个特点:从达标的天数分析,74个城市的平均达标天数仅为221天,达标率占60.5%。从污染物的浓度分析,74个城市中,PM2.5的浓度年均值是72微克每立方米,超过了二级标准1.1倍(我国的二级标准年均值是35微克每立方米),仅有拉萨、海口、舟山三个城市完全达标。

  从区域的污染情况分析看,京津冀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37.5%,比74个城市的平均达标天数低了23个百分点。长三角参加监测的20多个城市中,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4.2%,高于74个城市平均比例3.7个百分点。珠三角9个地级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达到76.3%。我还有很多的数据,之后会向大家公布。

  我们分析以后,大概有几个主要结论:第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空气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京津冀区域的空气污染最重,京津冀13个城市中,11个城市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位,其中有7个城市排在前10位,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到全年天数的40%。还有一个有趣的数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京津冀PM2.5平均值是106微克每立方米,长三角是67微克每立方米,珠三角是47微克每立方米,主要污染物京津冀是PM2.5、PM10和臭氧,长三角主要污染物是PM2.5、臭氧和PM10,珠三角主要污染物是PM2.5、臭氧和氮氧化物。由此可见,京津冀差距最大,珠三角希望最大,长三角介于二者之间。

  第二,复合型的污染特征突出。传统煤烟型的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叠加,部分城市不仅PM2.5和PM10超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第三,空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一季度和四季度是空气重污染高发季节,74个城市的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PM2.5季浓度分别为96微克每立方米和93微克每立方米,是第二、三季度的2倍。尤其是冬季的发生率最高。

  还有很多特点,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简要地说一下,以后还会向大家公布。

  台湾旺报记者:在上个月底海基和海协刚刚签署两岸的气象协议,大家都很关心大陆的雾霾,台湾方面也是相当关心,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还要开两岸两会的第十一次会谈,台湾方面希望把两岸空气品质的监测合作能够纳入下次会谈,不晓得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因为环保是大家都关注的,不知道除了空气品质监测双方可以合作以外,还有哪些是双方可以合作的?

  吴晓青:两岸的大交流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近年来,两岸的环保交流也在日益频繁,而且我认为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台湾的环境保护工作比大陆起步早,而且特点也比较明显,尤其是在电器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地下水的监测、垃圾回收和处理、空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等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愿意两岸在环保领域加强合作,加强交流,而且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中国人大杂志记者:请问吴部长,去年环保法修正案草案二审之后,社会要求环保部门有所作为的呼声比较强烈,请问环保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来解决监管力度偏软的问题?

  吴晓青:环境保护加强法律、加强法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依法治污是我们今后重点加强的一项工作。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通报一下环保法修订的进展情况,因为这涉及到你刚才说的如何加强立法,如何使我们在依法治污方面做得更好。

  2011年,环保法的修改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2012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保法的修正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会后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3年上半年全国人大法工委修改之后形成二审稿。去年6月,全国人大对环保法进行第二次审议,再次征求全社会的意见。据我们了解,再次征求意见收集到了2000多条修改意见。去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保法修改进行了第三次审议。目前环保部门正在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根据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理念,对三审稿再作一些新的修改。我们认为,这次修改的亮点,就是在如何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如何加强依法治污、依法管理方面,将会有很大的突破。

  金融时报记者:刚才您谈了很多大气污染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中国也有水污染和土地污染,请您解释一下,特别是对土地污染怎么解决?您个人觉得,哪个最重要?是气、水还是土地污染?就是您个人的意见。谢谢。

  吴晓青:我先倒过来回答你的问题。你说水、气、土壤污染防治哪个更重要?我说都重要。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治理都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都是环境保护工作要着力解决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

  关于你说到土壤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环保部正在抓紧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这是继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和正在编制的水污染行动计划之后的又一个重点污染治理计划。

  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的总思路是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努力遏制土壤污染的扩大趋势,维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利用的环境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加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强污染治理和修复,这是我们在治理方面要采取的措施。

  另外还要告诉大家,土壤环境保护法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目前已形成初稿,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立法进程,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芬兰环球时代记者:我们知道,中国要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的问题将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将要求中国关闭一些电厂,减少道路上的车辆,这些都会影响到中国的就业和GDP数字。同时,中国的人民也非常关注这一问题,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因此中国必须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来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同时会使中国付出经济发展上的成本,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吴晓青:应该说,挥之不去的雾霾再次反映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这是因为我们国家以重化工为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带来的污染。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其结果是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就是刚才你提到的,我们在追求GDP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环境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是沉重的,是巨大的。我们现在治理空气污染以及水污染和其他污染,会影响一些GDP,但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必须这样做。而且刚才我已经介绍了环保投入,中国政府决心也是坚定的,大家也能看到,总理在报告中讲到,我们要像“向贫困宣战”一样“向污染宣战”。所以我认为,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我们的环境会好起来。

  法制日报法制网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改革专项小组,请吴部长介绍一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措施,让人们尽早享受到蓝天白云,谢谢。

  吴晓青:谢谢你刚才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环境保护在内,解决体制机制是一个大问题。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改革生态环保管理的体制,首先必须要树立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环保部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在积极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刚才提到的生态环保体制改革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现行的生态管理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还不够,部门职能分散交叉较为突出,政出多门、权责脱节、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影响我们的行政效能,削弱了环境监管的合力,基层的监管能力薄弱,甚至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不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根本方向,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生态化“五化”同步,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从宏观战略层面入手,从再生产全过程着手,从形成山顶到海洋、天上到地下的所有污染物严格监管制度和一体化污染防治管理模式着力,主动遵循、准确把握生态环境特点和规律,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维护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这是我们考虑的总体思路,因为首先得把顶层设计和思路研究好。

  其次,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污染防治监管体制、生态保护监管体制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制三大主体体制,以及配套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执法、环境监测预警三大体制。下一步,环保部将按照中央的要求,与有关部门共同协作,努力做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宏观研究、顶层设计,稳步推进这项工作。

  北京青年报记者:刚刚同行们也在下面议论,说是其他的部委都是正部长出席记者会,但是我们发现今天周部长没有来,环保问题这么受关注,周部长没有来的原因是什么?另外,京津冀正在展开人工消霾的实验,也有质疑声说这种人工消霾会对人身造成额外的附加影响,请问时间进展如何?这项技术是否成熟?谢谢。

  吴晓青:事实上,周生贤部长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两会”和到河北代表团参加审议的时候,已经分别多次接受了新闻记者的采访,而且也对我们国家环境保护工作讲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今天我就是受他的委托来和记者朋友们进行交流和沟通。

  至于你说到在京津冀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污染的问题。我认为,一切有利于污染治理的措施我们都是支持的,你刚才说到的消霾措施,我们认为,只要通过科学的研究,能够证实它对治霾有效果,我们都会给予支持。

  路透社记者:有些专家跟我说,虽然你们现在管得比以前严格,但是措施有一些漏洞,比如如果京津冀地区减少煤炭的产量,这个产量会转到其他的地方,比如宁夏、陕西、内蒙这些地方,所以他们说有可能环境的负担会转到其他地方,你们有什么样的措施来避免发生这种情况?谢谢。

  吴晓青:刚才说到京津冀,说到京津冀污染最重,我现在还要告诉你一组数据,包括京津冀在内,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三大区域占我们全国国土面积的8%,但是却消耗了全国煤炭的43%,其中以京津冀为最。同样在这个区域,生产了占全国55%的钢铁、40%的水泥、52%的汽柴油,这些地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占了全国排放量的30%。刚才我讲过,污染物排放最大的源头是燃烧排放,燃烧排放最大的来源是燃煤,所以我们要减少京津冀的污染,必须要减少京津冀煤炭的使用量。但是你们注意一个概念,我们说减少煤炭使用,并不是说要减少这个地区的能源供应,而是我们希望在京津冀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这样的话,才能减轻包括京津冀在内的大气污染。而在中国的中西部,是我们国家富煤的地区,这些地方环境容量比京津冀相对要好,所以我们鼓励在这些地方发展煤制天然气,来替代中东部地区的燃煤。我们也希望,在这些地方也同样采取严格的环境治理措施,减少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和中国教育手机报记者:您认为雾霾天的时候,中小学生应不应该放假?这样的天气对孩子们有什么影响?另外,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在环境保护和科学技术奖中有很多高校参与其中,您怎么评价高校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中的贡献?谢谢。

  吴晓青:我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十多年了,我始终认为,环境污染治理不仅要靠我们这一代,也要靠我们的年轻一代,也就是我们的中小学生,他们是未来环境污染治理的主力军,所以教育中青年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境保护观念,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环境保护部门也希望,我们也正在和教育部门、学校共同努力为宣传环保理念、绿色理念做贡献,而且我也看到,许多学校、许多中青年人包括学生在内,为环境保护做了很多工作。我来之前还看了一下互联网,网上有个调查,说20-25岁年轻人关心的首要问题是环境保护,看了以后确实感到非常高兴。

  关于在重污染天气如何保护中小学生,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出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时候,和以前出台环境质量标准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要以保护人体健康为最主要目的。所以,我们出台这个标准的时候,也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明确一定要和保护人体健康相适应。所以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由API改为AQI,同时在空气质量指数里面讲了,在什么样的空气级别下,要做什么样的活动,包括在什么污染级别减少什么样的户外活动。当然在发生重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各地区已经编制了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和有关部门,在什么样的级别下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希望能够得到落实。

  王效云:今天吴部长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回答了大家的提问,我知道还有记者还要提问,咱们以后再找时间。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吴部长,谢谢各位记者。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8日 14:46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