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金山探索“两个六点半”工作法听民意解难题促发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早上六点半到茶馆傍晚六点半到广场
到群众牢骚最多的地方听意见
金山探索“两个六点半”工作法听民意解难题促发展

  傍晚6点半不到,金山卫镇张桥村书记李宝就赶到了村里一处老仓库,告诉那里跳广场舞的几十位姐妹:村里决定在桥东新建一处水泥场地,以解决大家反映的 “跳舞场地太小”的问题……话音刚落,人群中响起了掌声。而每天早上6点半,村干部们还轮流到全村3个茶馆去“值班”,和村民们喝茶聊天,要是有什么矛盾纠纷或是难解决的问题,也请村民们一起讨论想对策。

  早上6点半到茶馆,傍晚6点半到广场——这 “两个六点半”工作法,使不少基层矛盾和难题,在贴近群众的氛围中迎刃而解。

  而这并不是张桥村一个村的做法。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金山卫镇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主动到“人群和牢骚最集中的茶馆和广场”去,密切党组织与广大群众感情,直面群众的各种呼声和意见,真心为群众解决身边的急难愁问题。到目前为止,经过政府部门积极引导,金山卫镇已形成了35个茶馆、30多个广场舞跳舞点,与此相应,“两个六点半”群众工作法也在每个村居得到了广泛实践。

  近年来,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和内容存在 “机关化”倾向,也阻碍了村居干部更密切地接触群众、了解民意。金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权权认为,探索“两个六点半”工作法,主动适应农民的作息习惯、表达方式和情感交流方式,“有利于村干部在宽松的环境中了解村民所思所想,为村民解疑释惑、排忧解难,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好、地区和谐,可以更好地占领农村 ‘舆论场’,真正建立起与农村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

  面对面沟通,哪怕宣泄牢骚,也可以拉近距离。张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沈琪华告诉记者,在沪浙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农民向来有吃早茶习惯,村干部到茶馆喝茶 “值班”,搜集到了不少宝贵意见:以前村里有党员去世了,村两委会派村干部代表前往吊丧,对此,一些村民在茶馆聊天时多次表示“不公平”,村两委班子听到意见后,讨论决定,今后普通村民家办丧事,村里也会派代表上门吊丧;以前,全村每年的贫困户补贴名单,都由村两委班子讨论决定,但村民们在茶馆里闲聊时指出,张桥村由3个村合并而成,村两委班子未必了解每个社区每一户村民的家庭情况,所以应该把名额敲定权下放给每个片上的村监委成员,如今村两委班子也虚心接受了这样的建议……茶馆成了搜集民情民意的“情报站”。

  寓教于乐、寓教于闲,也使群众工作更好做了。李宝告诉记者,前不久,村里有一对邻居因为宅边地发生纠纷,村干部几次调解不成,于是提出“明天一早到茶馆评评理去”,结果第二天到了茶馆,在众人面前,强词夺理的一方明显不敢再嚣张,很快自行找了个台阶下,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村里工作一般是“八点半上班、四点半下班”,现在村干部把触角延伸到了“两个六点半”,是否增加了村干部的工作强度?对此,张桥村村委会主任汤士锋坦言,其实,村干部24小时都在百姓身边,村民反映问题,你早上不去、晚上也不去,白天他们还是会找上门来骂你。总之,那些矛盾和问题是绕不开、躲不掉的。“两个六点半”工作法,使许多问题的解决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把隐形的矛盾遏制在萌芽状态,把现有纠纷和难题尽可能在工作时间外化解,村干部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来。

  据透露,金山区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因地制宜推广金山卫镇“两个六点半”工作法,更精准地深入农村基层舆论阵地,打通广大干部和群众沟通“最后一公里”瓶颈,更好地听民意、解难题、促发展。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6日 11:12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