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创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紫阳县委书记 王晓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县以下基层部门直接面对群众,在这个层面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如何走、走多深、走多远?紫阳县近年来在主动化、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对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渠道途径和制度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

  紫阳县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社情民情复杂,加之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曾是安康市有名的信访大县。2006年7月,我从旬邑县交流到紫阳后,通过一段时间深入调研,感觉扭转被动局面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干部服务理念问题。干工作是“管制”还是“服务”,服务群众是“被动”还是“主动”,这些问题不厘清,就难以解决“愿意服务”“甘心服务”“乐于服务”“主动服务”的问题。二是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形势在变,环境在变,群众在变,民意在变,老方式、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和载体渠道,才能有效联系服务群众。三是联系服务群众机制问题。没有一套完备的制度、没有相应的政策导向和良好的环境机制,联系服务群众就难以形成风气,也难以持续坚持。为此,我和县委一班人既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又注重解决“动力”、“压力”和“约束力”的问题,同时不断营造整体环境,促使良好风气的形成。

  为迅速拉近干部与群众距离、尽快找准施政方向,我们做了两件事,一是设计了一套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工业经济、社会民生、干部作风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找出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紧迫的20个问题作为来年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这一做法,现已持续了八年。二是在县城醒目位置和县政府网站公布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照片、手机、办公电话和分工。各镇机关、县直部门和所有事业单位也在办公场所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的信息。这样一来,群众即可通过电话或短信随时与各级干部取得联系。

  为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把握服务群众的着力点,2011年以来,县委又陆续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不断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系统,不间断检索涉及紫阳的各类信息;三是开通“4411111”政务便民热线电话,24小时受理群众来电。通过这些民意渠道征集来的意见建议,有的被直接采纳,有的作为决策参考。

  镇村撤并后,村组的辖区面积普遍扩大。为切实开展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我们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探索。一是干部包联全覆盖。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全县范围推行了乡镇干部“包组联户”制度。县委要求包联干部必须做到三必到、五必访:发生突发事件、邻里纠纷和婚丧嫁娶的必到,产业发展大户、防汛防滑重点户、矛盾纠纷重点户、低保五保困难户、计划生育重点户每月必访。二是行政审批事项全程代办。2013年12月,县委对县直各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进行了清理,除法律法规明确要求本人必须到场的事项外,全部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目前,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事项已由原来的32项增加到了221项。这一改革,使办事群众和审批人员不再见面,杜绝了推诿扯皮、生冷硬蹭和吃拿卡要现象。三是全天候值守为民办事。为适应乡镇群众逢集时到政府办事的习惯,2012年以来,我们在乡镇全面实行干部两周轮休制,确保节假日有半数以上干部在岗值守;县、镇便民服务大厅365天上班,随时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贴心的服务犹如春风化雨,融通了干群之间“无形的墙”。过去的信访大县紫阳连续四年成为全省信访“三无县”,获评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

  多年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践行群众路线、联系服务群众,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必须坚持面对面、心贴心。做群众工作要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敞开胸怀直面群众,带头走出机关接地气、通下情,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广大基层群众的疾苦需求有人知晓、困难忧愁有人帮助、情感尊严有人呵护,不断回应群众期盼,社会和谐的根基才会越筑越牢。

  2、必须突出针对性、实效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坚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谋发展、作决策、抓落实,把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群众意愿有效统一起来,为群众真办事、办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

  3、必须明确干部选任导向。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重要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只有把工作实绩、群众公论作为干部优劣的评判标准和升迁去留的“硬杠子”,并形成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才能促使广大干部实现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9日 16:22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