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乡村好声音”传播正能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光明日报20日一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乡村好声音”》,报道广西容县农民杨万宗自觉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务为村民广播30年的先进事迹,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关注。

  “杨万宗的‘好声音’,一定能成为‘中国好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银岗村村民刘远扬应邀参加首届“中国好故事”邀请赛,即将登台讲述“中国好故事”。《“乡村好声音”》里的故事让他印象深刻。他说,杨万宗作为一个农民,用30年的坚持,出色地履行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翻译家”“政工师”和“思想者”的职责,畅通了中央方针政策、社会道德规范、生产生活智慧通达群众心灵的“最后一公里”。他的坚持,改变了一个村庄的面貌,也成就了一个普通农民的壮举。他表示:“杨万宗的故事,是我们农民自己的故事,是我们一定要讲好的‘中国好故事’!”

  “杨万宗的‘好声音’是很好的示范和启迪。”网友“临贺将军”在共产党员网上留言说,今天一口气读完《光明日报》上的这篇报道。祖立村立垌屯的乡亲们是幸福的,他们虽然身在乡村,却能每天享受到“私人定制”的“乡村好声音”。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杨万宗,一个农民,30年如一日,用村民熟悉的土话、常理、常识,不求回报地为乡亲们精心献上一份份能增知、明理、致富、御急的“私人订制”,让老百姓“一天都离不开”,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诚如短评所言,杨万宗的“好声音”,为执政党的政策方针理念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启迪。

  “没有不需要宣传的群众,只有对群众不合适的宣传。”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可胜说,杨万宗的事例活生生地告诉我们,面向群众的宣传工作,不但需要做,而且还需要做好。把面向群众的宣传工作做好,就要想方设法解决“最后一公里”,把信息送到群众之中,不能让群众看不到、听不见、够不着;把面向群众的宣传工作做好,就要不厌其烦地做好翻译、中介的工作,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形式,来说给群众听,不能只是“高大上”和“阳春白雪”;把面向群众的宣传工作做好,就要设身处地地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把群众最需要的信息筛选出来,让信息对群众有用,有直接的帮助。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热爱群众,真正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上。

  “文艺工作者要向杨万宗学习。”记者20日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碰见广州市文联主席乔平,他说:“光明日报报道的杨万宗的先进事迹让人感动,广大农村需要精神食粮,农民们难以像城里人一样到音乐厅欣赏音乐,这更需要文艺工作者面向百姓,服务基层,传播正能量。”他表示,广州市文联“一家亲”文艺志愿服务团要向杨万宗学习,义务为基层百姓服务。文艺志愿服务不是“艺术秀”,更不是一时“运动”,而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

  “要从制度上为‘乡村好声音’提供保障。”海南省委农办副主任夏斐说,《“乡村好声音”》一文为他们提供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乡村通公路重要,打通信息的通道同样重要。“杨万宗的广播”在今天这个时代,在今日中国的乡村,依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夏斐认为,要让“乡村好声音”永远传下去,还必须从制度上解决杨万宗们的后继乏人问题,光靠子承父业显然不行,可以研究如何发挥乡村教师、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作用,让他们都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专家,参与到“乡村好声音”的队伍中来。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1日 05:11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