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深入践行群众路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现状分析

  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满意度

  辽宁抚顺市委组织部、清原县委组织部、顺城区委组织部课题组:广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满意度逐渐提升,但是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我们也发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偏低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服务要素结构还不够科学;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还不强,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个别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存在形式化,方式比较简单,渠道比较单一;个别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阵地建设还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缺少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

  新的历史条件下,引导和推动基层党组织把服务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法、完善服务机制,全面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群众满意度,不仅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基础的重大课题。

  科学筹划,突出重点,加强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服务体系设计。认真总结梳理已有的经验做法,查找不足,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科学设计,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做群众工作理念策略、职责任务、方式方法、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转型和调整。

  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加强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服务队伍建设。严格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拔标准,注意选拔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服务群众意识强、作风一贯扎实、做群众工作有办法的党组织带头人。注重选拔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年纪轻、素质好、有活力、肯奉献的优秀人才担任社区党组织成员;选拔生产管理一线骨干进入非公企业及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队伍;选拔领富、带富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农村优秀青年党员作为村党组织带头人。

  夯实基础,统筹城乡,加强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服务阵地建设。坚持建、管、用并重原则,将城区社区办公场所、党员活动阵地、服务群众平台建设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以各城区为主体,协调规划、城建、房产等部门,抓住旧城区改造契机,用好用活政策,加快推进阵地建设。

  贴近实际,创新载体,加强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服务路径建设。在农村,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健全代理服务网络,规范代理服务制度;在城区,以网格化设置、扁平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行“模块化管理,集成式服务”;在企业,大力推行“共产党员工程”,关心职工生活,倾听职工呼声,反映职工要求,解决职工困难。

  资源共享,整体联动,加强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保障机制建设。以三级联述联评联考为抓手,落实好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将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满意度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中心,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的重点。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资金、项目、物资、人才、领导力量上的投入,将最优质的资源倾斜到基层、惠及于百姓。

 

2.目标任务

  深化对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湖北省委组织部课题组:深化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的认识,这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所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就是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和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的基层党组织。这是从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或任务的角度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基本界定。这个界定的依据和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和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把握“服务型”的丰富内涵是正确认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关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与基层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是建设服务意识牢固、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机制健全的基层党组织。由此可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就是党的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立足于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规律,通过制订和实施科学的服务方案,寓教育、管理、监督于服务过程之中,成为高质量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层党组织。

  找准着力点把握“服务型”内在要求

  杭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通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要实现以下目标:提升服务意识,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方向、服务民生作为关键、服务群众作为根本、服务党员作为基础;拓展服务内涵,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实现从家长里短的服务向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民生转变;完善服务功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领域、服务渠道不断拓宽,服务载体、服务方法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推动发展的能力、公共管理服务的能力等有效增强;增长服务业绩,使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业绩更加突出、基础更加牢固。深刻把握“服务型”的内在要求,找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把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才能更好地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建设本领过硬、带头服务的服务队伍;完善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的服务载体;搭建功能齐全、快捷便利的服务平台;形成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服务机制;健全群众满意导向的服务成效评价体系。

  围绕“八有”目标实施“九大”工程

  云南省委组织部课题组:根据中央要求,结合云南实际,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八有”目标,按照“三化”思路,实施“九大”工程,采取“四项”措施。

  “八有”目标,即有坚强有力的服务核心、有本领过硬的服务队伍、有持续稳定的服务保障、有功能实用的服务阵地、有高效快捷的服务体系、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有健全完善的服务机制、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三化”思路,即项目化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将建设任务分解为实体项目;集成化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将整合的理念贯穿于建设工作全过程;网络化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服务效率。“九大”工程,即服务基础夯实工程、服务核心强化工程、服务队伍提升工程、服务阵地整合工程、服务经费保障工程、服务资源统筹工程、服务体系构建工程、服务机制完善工程、服务载体创新工程。“四项”措施,即强化领导责任、加强分类指导、推行随机调研、规范考核评价。

3.方法途径

  因地制宜 分类建设

  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我们党有8500多万名党员,广泛分布在420万个基层党组织中,各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可谓千差万别、互不相同。就基层党组织而言,机关事业单位不同于“两新”组织与企业,城市不同于农村;就党员而言,不同的年龄层次、从业方式、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和能力素质,使得党员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面对的群众诉求也不同。因此,要想把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这一总体要求和根本目标落到实处,必须从不同行业系统、不同层面类型、不同城乡地域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出发,把握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各自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搞好分类建设,既要体现服务意识牢、服务能力强、服务内容广、服务方式多、服务制度全、服务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总体要求,又要设计出符合各自实际的具体服务要求和标准,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服务型”行为准则。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求齐头并进,不搞一刀切,注重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突出重点的同时做到整体推进。

  构建服务网络 创建服务载体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省党建研究会、佳木斯市委组织部、鸡西市委组织部课题组:新形势下,要不断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推动党组织向新的空间和领域拓展。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加大在园区、商圈、外来人口集聚区等特定区域组建党组织工作力度,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党的组织覆盖。由单一领域向多维领域拓展。加大城乡共建、场县共建、党群共建等力度,大力优化党建资源配置。由实体领域向网络领域拓展。依托互联网优势,探索运用手机、网络等现代技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凸显传统党建服务手段无法发挥的作用。

  服务载体反映和体现了服务的主旨和导向,要特别注重场所载体的建设和载体活动设置的实效性。拓展服务场所载体。全面深化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阵地建设,搭建服务内容多元、资源有效整合的服务平台。丰富活动载体。深化党员责任区、党员致富联合体等服务方式载体,打造“党员十五分钟服务圈”等载体品牌项目,发挥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分类指导实施载体。针对农村、城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重点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市和谐发展、改进机关作风、提高企业效益、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等,开展不同类型的服务载体创建,让群众见到实效。

  优化完善服务体系 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

  山东烟台市委组织部课题组: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着力优化完善服务体系。在农村,重点依托农民专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设置产业型党组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社区党建,加大村村、村居、村企联建党组织力度。在城市社区,适应城市网格化管理和居民个性化需求,重点依托市场、街巷、楼宇等设置党组织,缩短服务半径。在“两新”组织,遵循经济规律,推进“兼合式”党组织建设步伐,深化“建组织、扩覆盖”活动,夯实组织基础。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确保载体长效性、服务常态化。整合党务、行政、群团、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推行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事务共商。整合机关党组织资源。理顺条块分割,实现条块结合,避免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在人才、组织、阵地等方面的重复建设与资源闲置浪费等现象,发挥最大整合效应。整合其他领域党组织资源。统筹抓好农村、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互促共建,实现人力、物力、智力等资源优化组合。整合社会资源。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性手段进行的具体式服务,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尝试与社会福利、慈善机构、志愿者队伍等合作,增强公共服务合力。

4.能力建设

  既要统筹考虑 又要重点突破

  陕西省委组织部、安康市委组织部课题组:加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建设,既是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服务工作亟须提高五种能力:善于沟通交流、紧密团结群众的能力;组织宣传群众、教育引导群众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运用信息网络手段服务群众的能力。

  加强服务群众能力建设既要统筹考虑,又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重点突破。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切实强化服务职能。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有形覆盖,着力实现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积极探索互联网覆盖。突出基层党员干部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能力素质。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高低,总是通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状态直接体现的。因此,必须以发挥作用为切入点,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提高。要强化教育培训,改善队伍结构,激发队伍活力,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坚持落实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着力破解服务群众能力建设中的难题。明晰建设思路,明确建设目标,提供服务保障,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尽快建立健全没有地域差别的党内激励关怀机制,调动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尽快健全完善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资化、管理规范化工作机制,拓宽优秀基层干部晋升和发展通道。

  培训队伍 增强动力

  海南省委组织部课题组:要牢牢抓住书记这个关键,着力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重点抓好“领头雁”工程,注重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注重从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中选配村(社区)“两委”干部。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服务能力。着眼于增强党性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按照要精、要管用的原则,高质量抓好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对村(社区)两委干部,着重开展农村和城市社区工作领导方式、群众工作方法和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管理等岗位的业务知识培训。对基层党员干部,着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增强创业本领、参与解决基层矛盾、提高党员角色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对大学生村官,着重开展掌握基层实际情况、拓展基层工作经验方面的培训。对“两新”组织党员干部,结合单位发展需要,着重开展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实际能力。认真落实政策待遇,有效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服务动力,注重从经济方面解决后顾之忧。严格监督管理,切实规范基层党员干部服务行为。认真贯彻中组部要求,积极推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做法,亮党员身份,认领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居民群众。

5.机制建设

  全面建立机制 促进常态长效

  四川凉山州委组织部课题组: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问题调研中,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基层党组织未建立长效机制,联系服务群众缺乏操作性;部分基层党组织现有机制不配套不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缺乏统筹性;部分基层党组织制度机制不落实,联系服务群众缺乏实效性;部分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设不持久不常抓,联系服务群众缺乏常态性。

  调研中,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

  突出“观念先行”,提升思想认识。采取领导讲、专家讲、专题讲等多种形式,切实让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深化“三个认识”。深化机制建设“根本性”的认识,强化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机制建设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化机制建设“科学性”的认识,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机制建设就是要注重整体谋划、顶层设计。深化机制建设“时代性”的认识,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修改、拓展和优化,使机制始终能够管得住现在、跟得上发展、经得起检验。

  突出“务实管用”,构建服务机制。围绕推动发展,建立“助民增收”机制;围绕服务群众,建立“民生改善”机制;围绕凝聚人心,建立“利益维护”机制;围绕促进和谐,建立“矛盾调处”机制。

  突出“落地见效”,构建考评机制。做到“三个坚持”,建立务实管用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定量”并融的考核标准,细化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四大机制定性和定量要求,突出定量考评;坚持“月考+年评”并举的考评方法。推行上级党政领导每月对分管干部进行“月考”,年终由机关干部和群众进行“年评”的干部管理“月考年评”制度;坚持“激励+惩戒”并重的结果运用,对表现突出的定期开展表彰激励,优先提拔使用,对存在群众满意度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的干部一律调整。

  突出“长效常态”,构建保障机制。多渠道充实基层干部,完善企事业单位人员与公务员交流制度,实现人员交流常态化;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合理调高民族地区类别和津贴标准,增设乡镇工作岗位津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大幅度增加基层组织工作运行经费,将基层群众工作、党员干部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中央、省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转移支付直达乡镇制度,减少中间划拨环节;进一步加大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力度,全面改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4日 11:5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