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杨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办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与此相应,近年来社会各界也高度关注当代中国核心价值的建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全党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我认为,从我国文化精神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用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引领”和“凝聚”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精神建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提出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有力地推进了国家文化精神建设,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意识到当前我国的文化精神领域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十分艰巨复杂。

  艰巨复杂是由国内国际发展大局的深刻变化所决定的。从国内来看,我们正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从国际来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演变为文化软实力、外交巧实力的竞争,“树欲静而风不止”,这背后是各种价值观的激烈较量。如何在国内国际各种思潮的激荡中确立主流主导?如何在“众声喧哗”的国际舞台上取得中国应有的话语权?如何凝聚起全国人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力量?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问题,给“引领”和“凝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艰巨复杂是由当代文化精神的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所决定的。在人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文化精神的生产是少部分人的专利,文化精神的传播主要依靠专门的组织进行长期的单向度的教育灌输。然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形成了巨大挑战。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各种文化精神的生产和传播获得了新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和建构方式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即由传统的直接感知与建构转化为通过“虚拟社会”间接感知与建构。人们在客观社会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受到网络文化越来越大的影响。加之网络传播的全球化、即时性,国际范围的价值观较量在网络这个平台上“短兵相接”。面对这样的态势,“引领”和“凝聚”越来越艰巨复杂。

  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同心同德而不是离心离德,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客观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顺应了这样一种客观情势。

  “引领”和“凝聚”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引领”和“凝聚”的基础,之所以能成为“基础”,我认为这是由24个字概括的科学性、稳定性所决定的。

  首先是科学性。价值总是与一定的主体相联系的,是一个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价值观的主体既可以是单个的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群体、民族、社会、国家等。现在24个字的概括,既体现国家的价值追求,体现社会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公民的价值追求。这是一种科学的选择,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构建了基本框架。

  其次是稳定性。核心价值观,应该从党和国家长期坚持、广泛宣传、已经深入人心、群众耳熟能详的思想理念及提法中提炼,而不是去重新编创一套全新的表述语。24个字的概括就体现了这样的坚持稳定性的精神。“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党30多年来逐步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定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2001年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所选取的。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精神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价值遵循,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主动积极发声干预,充分运用好各类技术手段,做到全媒体、全覆盖,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要发挥好基础的作用,还要“跳出文化做文化”,充分展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使之融入国家治理、社会管理和公民个人生活的各领域全过程。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要着眼于以下几个重点。

  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今天是我们民族应该反思自身文化精神命脉的时候了!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与各类政策法律体系相协调。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创造条件使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要与公民基本价值诉求相适应。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基本价值诉求,只有与其相适应,这种核心价值观才能入耳入脑入心。因此,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我们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各环节。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7日 06:19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