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没有终点的教育实践活动

西南政法大学 张国林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历次党内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什么聚焦“四风”?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党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与党的先进性联系起来思考。昨天的先进不等于今天的先进,今天的先进不等于以后的先进,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要不断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改提高。这是一个永无止境、没有终点的过程,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时代精神。

  没有终点:历次党内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回溯

  在革命时期党内较大规模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共有6次,分别是:1942-1945年延安整风、1947-1948年三查三整、1950年整风运动、1951-1954年提高全党的政治素质、1957-1959年整风运动、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延安整风主要是肃清王明思想,加强思想教育。当时,共产党员从初期的4万发展到80万,党内人员复杂、思想不纯,所以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后内战开始,党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各种成分都有,所以又开展了“三查三整”,即“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在夺取政权后,党内骄傲自满作风抬头,按照毛泽东同志在河北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1950年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整风运动。1951-1954年,为提高全党的政治素质,又开展了党员标准教育和对基层组织的整顿。1957-1959年史称“开门整风”,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偏离正确方向。1963年,作为“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队伍)重要任务之一,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改革开放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党内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也有6次,分别是:1983-1987年全面整党、1996-1999年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内容的“三讲”教育、2000-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5-2006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2009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回溯不难发现,历次党内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围绕“整风”展开,是一个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没有终点、永无止境、制度化的自我学习教育实践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都有特殊背景,都处在一个历史关头;第二都是问题导向,都是针对一些问题特别是党风问题开展的;第三都经中央集体研究并发文,都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第四都有明确时间要求,具体规定了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第五都是分段进行,都要经过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第六都是开门整风、全覆盖、有重点,基本上都要邀请党外人士参与并向他们报告活动情况,都要求全体党员参与推动,都要让群众知道。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延续了以往的制度性、规范性,也呈现出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表现为: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不搞“运动”做“活动”,强调“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突出问题“准、狠、韧”,开展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以动真格的姿态对全党思想和作风进行全面整顿与清理。

  群众路线:又一次制度化的“整风”活动

  既然党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是以“整风”为要、没有终点,且制度化的自我学习提高过程,那么当前我党开展的又一次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为什么又要着眼“群众路线”呢?群众路线和没有终点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又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需要厘清“群众”是什么。“群众”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在日常语境之中,多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与“人民”同义;在党群、干群关系语境中,主要与“党员”、“干部”相对应而使用,指“没有加入党团的人”。我们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指的“群众”,更多偏向于后者。回顾党的历史,最早明确提到“群众”概念的,是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5年10月,中共扩大执委会决议案中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37年12月11日,在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群众》周刊作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在武汉诞生。后来,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物沿用了《群众》刊名,并采用了毛泽东同志手迹“群众”二字,一直出版至今。

  其次需要把握“群众路线”是什么。“路线”是指在思想上、政治上所遵循的根本方针和准则。以内容划分,包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以范围划分,包括总路线、基本路线、具体工作路线等。具体到“群众路线”,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党的重要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群众路线”概念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改革和革命的不断深入,经由“群众”概念不断丰富和完善而来。

  1 从“群众”到“群众路线”。1928年6-7月,党的六大作出的“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重要论断。同年11月,党的负责人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同浙江地区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首次使用“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29年9月,由陈毅起草、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三处提到“群众路线”,即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也要“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这是中共中央文件第一次使用“群众路线”概念。1929年12月,毛泽东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这就正式开始使用“群众路线”,并慢慢深化。

  2 “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方法。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不断完善和成熟,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精辟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上升为一种准则。1945年,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进一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并把它作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这标志着我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进一步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并将它提到了“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在谈到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内涵时指出,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4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着执政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党对群众路线又有了新的总结和提高,作出新的丰富和发展。1981年标志性文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将群众路线确立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并有了完整的定义表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前两句讲的是共产党的宗旨和依靠力量,后两句指工作方法,四句话构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成为群众路线现在通用的表述。

  总的说来,“群众路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信仰、价值追求,是与西方政党立党的最大区别。它是我们工作的方法论,是一种领导方式、决策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具体工作的路径。因此,这种信仰和追求是永恒不变的,是没有终点的。这不仅需要我们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立足点,同样也是我们在当前开展的又一次自我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着眼点。

  聚焦“四风”: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永无止境

  为什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与“四风”挂上钩呢?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讲“作风”,要了解这个“风”字。在《辞海》中,“风”意为文学、美术方面的风格、流派;“作风”是一种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就是思想、工作、生活等的态度、行动、风格,可以被人观察和感知。任何一个事物都分为内在和外在,内在是看不见的,要通过外在来表现,由外在也可推论内在。简单说,作风就是一种外在的东西,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学校、一个组织都有作风。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反映出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感知党的形象最直接的依据。

  党的作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我党特别强调作风建设。我们面临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大的优势是联系群众。我党每一次开展的“整风”活动,其实就是整顿作风。每隔几年都要对领导干部、党员思想、作风进行集中教育,纠正和反对党内存在的主要错误思想倾向、不正之风,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整风”活动一直坚持延安整风提出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方针,按照“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顿提高”三个分段,虽然各时期提法不同,但这就是每次“整风”的工程式和方式方法。

  因此,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又一次“整风”。那么,为什么要聚焦“四风”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四风”问题由来已久。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曾先后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进行过论述,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采取过有效措施;二是“四风”问题是不良作风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了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三是“四风”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为群众最深恶痛绝、反映最为强烈;四是党内其他问题与“四风”紧密相联。由此,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应以整风精神作为重要遵循,着力整治“四风”。

  综上所述,从延安整风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以“整风”为要、没有终点、永无止境、制度化的自我学习教育实践过程。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5日 17:48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王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