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美丽中国“点亮”中国梦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洪向华 李宏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作为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不仅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一个极为亮丽的字眼,也是中华儿女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并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治国理政的重大理念,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主动引领,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重大深化。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此,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首先,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社会的生产、生活等领域。倡导追求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注重生活的质量而不是简单需求的满足,反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使人们认识到人类个体生活既不能损害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不应损害其他物种的繁衍生存。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创立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其次,在消费领域,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通过倡导公众进行环境友好的消费向生产领域发出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刺激生产领域清洁技术与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带动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促进绿色消费,最终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最后,重视公众参与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不仅要将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落实到位,还应推动信息公开与公正参与,完善多元化的环境监督体制。公众参与是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替代的力量。因此,除了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引导外,还要搭建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平台。只有形成包括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组织在内的主体多元化合作和监管模式转变,才能真正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二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措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7日 08:40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