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强化问题导向 切实改进作风

中共淮安市淮安区委书记 吉子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学习伟人周恩来,崛起江淮作表率”为引领,把问题导向贯穿全过程,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着力推动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解决,党风政风呈现出新的变化。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强化问题导向,关键是做到“三个必须”:

  强化问题导向,必须有闻风而动的思想自觉。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怕惹火烧身,有的怕得罪人,有的自身问题不想提,别人问题不愿提,有的虽然在“四风”上存在不少问题,但自我感觉良好。为此,我们结合淮安区实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周总理、革命先烈和先进人物为镜,照一照自己,从灵魂深处增强查摆问题的自觉性。以周总理为镜,让周恩来精神成为“指路明灯”。充分发挥淮安区作为周总理家乡的独特资源优势,将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打造成践行群众路线的“实境课堂”,通过组织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专题讨论、观看《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影视片、参观“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展览、举行周恩来事迹报告会、编印《周恩来亲民爱民故事汇编》等,将“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讲解变互动”,让党员干部从中感悟伟人品质,接受心灵洗礼。区委常委会专题召开学习会,每名常委对照周总理,交流了学习体会,大家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放好样子。以革命先烈为镜,用榜样力量夯实“信仰基石”。淮安区是苏北革命老区,有近2000名革命先烈长眠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为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精神,我们开展纪念车桥战役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重修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和横沟寺农民暴动遗址,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红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在学习继承先烈精神中,进一步坚守信仰,坚定信念。以先进人物为镜,使身边典型成为“现实向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用身边先进激励党员干部,我们从全区100多名候选人中,选树了富民村官顾祥如、环卫女工谢梅芳等8名“尽忠尽责尽善尽孝”典型,制作了一部《为了谁——周恩来家乡的共产党员》专题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观看,要求大家对照这些普通党员谈认识,找差距,查问题,明目标,通过学习,大家都认为这些身边的先进典型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纷纷表示,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更高的标准,更加自觉的态度,积极投身到教育实践活动之中。

  强化问题导向,必须有闻过则喜的思想境界。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批评要有谦虚的态度,对存在的问题要有直面的勇气,这是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求全区党员干部要主动接受监督,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帮助党员干部找准找实问题,我们采取“请进来、沉下去、背靠背”的方式,真听广听意见,找准找实病根,为对症下药抓整改奠定扎实的基础。请进来听真话。区委分别召开了“两代表一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负责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群众等五种类型代表座谈会,区委区政府党员领导分别召开分管系统党员干部和群众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打消顾虑讲真话,敞开心扉说实话,为我们 “挑刺”、“揭短”,向我们“开炮”。有不少意见“辣味十足”,让我们“红了脸”、“出了汗”。沉下去得良言。针对一些党员干部把征求意见当任务,下基层走马观花,听意见流于形式,存在半开门、开小门现象,区四套班子成员带头示范,每人联系一个村、结一户穷亲戚,通过拉家常、察民情来知民意、解民忧;建立党员干部下基层联系服务群众“十个一”制度,划分党员服务群众“责任田”,深化“三解三促”、“三进三帮”、“三级书记大走访”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忧、办千家事”开展微调研,和群众面对面征集意见建议。背靠背找意见。为防止群众不愿当着干部面提意见,成立了一支由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干部、老医生“五老”为骨干,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五少”为主体的“老少民情团”,将意见征集向街头巷尾等纵深延伸,通过与群众“侃大山”、“拉家常”,从中听取“话外音”;充分利用在我区活跃多年的百姓“理论说唱团”,以小淮剧、快板书等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形式深入村居群众,既宣传政策、释疑解惑,又反映民心民声、征集民诉民求;通过设置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网络留言、第三方测评、个别走访等方式,全方位、广渠道收集意见建议。目前,全区共征集意见建议六大类1760多条,并归纳整理为十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使我们找准了“四风”靶子。

  强化问题导向,必须有闻错即纠的坚定态度。查摆问题,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只打雷不下雨、只喊口号不见行动,就会冷了群众的心,甚至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尴尬境地。为及时抓好问题整改,我们做到“四个突出”:突出领导带头率先整改。作风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层。领导干部率先作出榜样、普通党员干部才会自觉跟上。活动一开始,区四套班子成员就到总理纪念馆进行“践行宗旨、反对四风”十项承诺宣誓,区委围绕群众反映较多的“会风文风、服务基层”等意见,开展了即知即改“六项行动”,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我们要求各级党员干部以周总理为榜样,尤其“一把手”要勇于喊出“对我监督、向我看齐”的口号。突出建章立制促进整改。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四风”问题的治本之策,完善了经费管理、公车使用、干部“走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重拳出击、坚决惩处,为转变作风划出“红线”、架起“高压线”。 突出严字当头推动整改。从活动一开始,我们就坚持严字当头、从严到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统一建立台账,实行项目化管理,逐项制定整改方案,逐一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凡是能够及早解决的就及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创造条件积极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也向群众解释清楚。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督导组责任制和督导组长负责制,并采取暗访抽查、专项督查、约谈提醒等方式督查督办,对存在突出问题且未有具体整改措施的,坚决追究“一把手”和督导组的责任。突出群众口碑评判整改。以往有些活动之所以陷入循环怪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让群众来评判。干部作风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活动中,我们坚持真开门、开大门,打破“玻璃门”、“旋转门”,尤其对于问题整改,及时向全社会公示,让群众评判作为“检测器”和“试金石”,群众不满意的必须“回炉”,群众满意后才能“销号”,使广大群众看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变化。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1日 11:51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