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方便群众 拉近距离——六盘水四县区创新工作方式群众称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核心提示

  时刻接地气的基层一线,如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基层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群众意见最大的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留在嘴上”,实惠始终“落不到头上”,这就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引导群众为他们领领路、用少数民族同胞的语言来交流、先让群众入院治病,再协助他们办理保险、通过热线帮老百姓跑腿……这些看上去都是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时时刻刻关系着自己幸福指数的大事。

  党员干部搭起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其实只需要“换位思考”,时刻把群众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来看待、处理就可以了。

  作为省内重要的工业城市,六盘水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四找四转四进”为总抓手,在认真“找”、着力“转”、奋力“进”上下功夫,努力把教育实践活动抓紧抓实,让活动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近日,本报记者分别走进盘县、六枝、水城和钟山四个县区,看看他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是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将基层创新工作方式的新鲜事呈现给读者。

  六枝特区开展周末农民·结亲连心活动

  近来,六枝特区开展“周末农民·结亲连心”活动,结对帮扶单位现场认亲,党员干部利用周末进村入户走访“亲戚”开展帮扶。

  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关心留守老人,辅导留守儿童,和村民们一同耕种劳作,清理村寨环境卫生,与群众打成一片。

  盘县群众办事只需走“百米”

  “以前到政府办事,又不识字,经常找不着人。今天才到楼下,就有人带我上来了。”日前,盘县羊场乡上午村年过六旬的周玉文高兴地说。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盘县为解决群众办事“找人难、找门难”的问题,采取“两引两带”措施,创新设置“百米干部”,让老百姓办事有人引路,找人少走“冤枉路”,切实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群众与政府“零距离”。盘县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咨询岗”,并安排干部为办事群众答疑解惑,让干部当“服务员”,解决群众办事两个“百米”问题(即群众到组里办事或在村委会办事大约“百米”;群众到乡镇政府办事找办公室或找人大约“百米”),让群众到组里“投递”问题,在村委会找人办事只需走“百米”;让群众到乡镇政府办事最后“百米”有人引路。

  “两引”:一是政务中心引。要求各乡镇在政府大楼设立“便民咨询岗”,安排人员为前来办事的群众引路。变“百姓问路”为“干部问事”,避免群众走“冤枉路”。“有的群众来办事,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不知道需找哪个部门。对此,工作人员会主动问他要办什么事,然后带他们到相应的办公室找对应的干部。”羊场乡负责引导工作的干部杨兴福说。二是服务中心引。要求各乡镇在便民服务中心前设立“政策咨询岗”,安排工作人员为前来办事的群众答疑引路。“我们遇到需要办事的群众,就主动上前询问,问清楚解答明白后就带到便民服务中心相应的窗口,变‘群众找我’为‘我找群众’。”羊场乡服务中心负责引导的干部顾燕琼说:“我们平均每天要引导群众20余人次。”

  “两带”:一是小组长带。要求乡镇在适当考虑小组长待遇的同时,让村里的小组长当兼职“邮递员”,让他们时常到群众家里“串门”,拉家常、问困难,群众有需要办理且能代办的事要负责带到村委会,由村里视具体情况处理。村里能办理的,办理后由小组长带回交给群众。二是代办员带。要求乡镇在每个村找一名有责任心、熟悉业务的同志作为“代办员”兼职为群众办事。对村里不能办理需交到乡(镇)里办理的事项由“代办员”拿到乡(镇)里办理,办理后返回村委会,由小组长带回。为确保“两带”的实现,要求相关股室做好登记工作。

  盘县平关镇石脑村驻村干部何标说:“乡里工作任务繁多,干部又要包村驻村,有时难免出现‘群众到乡里’、‘干部在村里’的‘错位’情况。有的群众办点小事有可能要跑几趟,造成办事效率低,群众有怨气。‘两引两带’的实施,方便了群众,拉近了干群关系。”

  钟山区人民医院先诊疗后付费温暖困难群众

  家住钟山区汪家寨镇吴家寨社区的赵万学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能够躺在大医院的病床上接受治疗,由于家庭贫困,患有双膝化脓性关节炎、全身脓毒性血症的他整整5年都只能在家“赖”着。

  3月初,听说钟山区人民医院有“先诊疗、后付费”医疗制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赵万学走进了钟山区人民医院,一个多月以来,已经花了5万多元的治疗费用,可他却还未曾交过一分钱。

  “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种待遇,没想到还真的可以先医病,再给钱。”谈起这种制度,赵万学满脸喜悦。

  病人找到了“福音”,作为医院来说呢?面对记者的追问,钟山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刚坦言医院并不用自己“买单”。他们通过帮助赵万学办理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协助他申请民政救助,5万多的治疗费用,最后赵万学自己承担的不过5000元左右。

  “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进一步简化就医流程,让更多的老百姓能看病、看好病。”黄刚说。

  作为在六盘水一家并“不起眼”的医院,钟山区人民医院在提升医护质量、改善就医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本着“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群众满意”的思路,从2011年3月以来,推行“钟山区新农合先诊疗后付费”的就医制度,解决困难群体“看病难”的问题。

  “病人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和医院签订《先看病后付费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书》,就能立马住进医院接受治疗。”院长李毅说。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以后,钟山区人民医院又将先诊疗后付费的范围扩展到了市、区职工医保、成都铁路局职工医保范围,更广泛地为老百姓服务。

  据悉,通过“先诊疗后付费”这种模式,钟山区人民医院先后帮助解决了近万名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钟山区广大参合患者的好评,患者满意度从以前的78%上升到96.65%。

  水城县青林乡开展“双语”夜学夜访

  4月初的一个晚上,记者走进了水城县边远的青林乡,和乡干部们一道趁着夜色,几经曲折的山路颠簸来到了二寨村。

  在二寨小学的院坝里,一场乡、村干部与群众代表正在进行“夜学”活动,来自该村9个村民组的70多人参加了现场学习,有汉族、彝族和苗族。

  青林乡党委书记张瑜一开始就和村民进行了普法和乡风文明等内容的讲解,考虑到村子少数民族居多,年龄大些的村民多数听不懂汉语,精通汉、苗、彝三种语言的村支书陈龙才“跳了出来”,用苗语给群众翻译了一遍。

  “双语夜学这种方式好得很,让不太懂汉语的群众也很容易了解到政策了,村民大都没什么文化,现在就像在给我们上扫盲课了。”3组村民陆才学告诉记者。

  年龄最小的是才上小学六年级的杨松,他是作为村里的小小宣传员代表参加“双语”夜学的,通过学习向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们传达政策是他的“小使命”。

  “我觉得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修公路’,希望能修又宽又平的高速公路,不容易出事,更安全。”年幼的杨松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解很片面却喊出了心声。

  记者问小杨松是否乘车走过高速公路,这个将来想成为一名赛车手的小男孩说只从电视上看到过,很漂亮,很宽阔。

  “双语”夜学结束后,记者又跟随乡、村干部来到了2组村民王学友家中夜访,在了解到王学友老汉希望再次搞养殖,但是资金问题却成了心病时,乡党委副书记段治平告诉王老汉可以申请农村信用贷款和精准式扶贫资金,同时还不忘叮嘱老人要记得去参加乡里的养殖技术培训课,进行科学养殖。

  “好好,这下就能放心了,也能睡个安稳觉了。”王学友老人听到了领导的“支招”和建议后,一下子就乐了起来。

  从群众家中夜访结束出来,夜色漆黑一片,一直下着阴雨的黄胶泥路面分外湿滑,从一段大陡坡往下走时,几个干部相互搀扶着才顺利走到水泥公路上。

  六枝特区郎岱镇成立便民呼叫中心

  “你好,这里是郎岱镇便民呼叫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我想给家里的老人办一下低保,想咨询一下怎么办?”接电话的叫朱丽丽,是郎岱镇便民呼叫中心的一位接线员。

  “我们便民中心成立以来,最多的时候,每天会接到六七十个电话,咨询的问题多集中在低保、房屋拆迁、农业生产、村民求助等方面。”

  据郎岱镇党办负责人卢泉介绍,镇里百姓通过拨打12550106热线,把需要解答的问题告诉接线员,接线员通过知识库,查找相关法律法规,为百姓答疑解惑;如果接到百姓求助,求助信息会通过系统传递出去,相关人员在得到信息后,将会及时向百姓提供帮助。截至目前,中心共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生活困难200余次,上门调解邻里纠纷100余起。

  “老人家,今天你打电话给我们,说你家的油吃完了,让我们帮忙买一桶,你看看是不是这种?”郎岱镇工作人员在接到阿乐村一位70岁的老人唐云秀的电话后,马上派人把油送到了老人家中。

  因为上了年纪,老人的腿脚有些不便,3个儿女有的外出打工,有的远嫁他乡,只有她和75岁的老伴相依为命。

  “太方便了,这个服务电话真的太方便了。我电话才打过去没好久,你们就把油给我送来了,真的谢谢了。等庄稼收了,我一定要给你们送点新米过去。”老人握着工作人员的手,一脸满意地笑着说。

  在给唐云秀老人送完油准备离开的时候,工作人员无意间发现了满脸病容的宋会全老人。73岁的宋会全跟76岁的老伴同住在二儿子的家中,因为不想给儿子增加负担,老人一直对家人隐瞒着病情。

  “肚子痛,痛得一晚上一晚上的睡不着觉。我总想着年纪大了,也不想去看了,看病又要花钱。”宋会全老人对记者说。

  “老人家,小病不注意就要拖成大病,你一定要给家里人说,让他们带你去看。你办了新农合,能报销95%,所以就不要担心医疗费了。如果有什么难处,就打我们的便民电话,我们帮你联系医院。”郎岱镇便民中心工作人员拉着老人的手说。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1日 14:05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王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