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曲阜:让党员干部回到群众身边

认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员干部义务打扫卫生,迎接创卫。

党员干部义务打扫卫生,迎接创卫。

  上街打扫卫生的不是保洁员,而是党员领导干部;家长里短的闹心事不出村就被“和解”,越过基层上访的人越来越少;参与“四风”督查暗访的,除纪委的工作人员外,还有一支手持相机的网民队伍……“新三大怪”是曲阜百姓口口相传的美谈,也是曲阜市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创新尝试。

  “过去,一些党员干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认不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导致开展工作没有目的、没有动力。”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表示,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没瞅准“群众”这个坐标。对此,曲阜市在日常工作中遍燃“改革”明灯,通过众多接地气、贴民心的新举措,让干部自己找到回去群众心里的路,回到群众身边。

  到马路上“受受罪”

  在曲阜创建卫生城市进入冲刺攻坚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曲阜人开始把创卫当成“自家事”来看待,而老百姓态度的悄然转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干部一线带头干”的做法。

  创卫伊始,市民对干部扫大街其实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这注定是一场有头没尾、三分钟热度的面子活。所以,即使有干部一直从大街清扫到商铺门口,也没人愿意出来搭把手,更有甚者,还会把店里的垃圾堆到门口,看着“当官的”来收拾。

  一边干活一边遭人冷眼,是搞偏了自我认知埋下的苦果。“过去,每当开展城市环境整治之类的活动,领导干部多是上街转转、指指看看,干活的都是专职的环卫工人,群众打心眼里看不惯这做派。”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宋思亮起初也对群众的反应不理解,可随着创卫的深入,缠在他心头的疙瘩逐渐解开。他开始意识到,在开展工作时,公职人员不该只是个指手画脚的局外人,而应做个以身示范的参与者。

  朝7晚8、随时出动、节假无休,几个月干下来,“长”在曲阜大街小巷的党员干部最终赢得了社会的信赖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到创卫当中来。

  哪家养殖场还没迁离市区?哪个集贸市场还臭气熏天?哪些卫生死角还有管不住的“黑手”?种种麻烦事,在党员干部一线协调攻坚下得以层层破解,创卫也从表层的“扫扫地、“洗洗脸”向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如果有公职人员搞不懂为什么要从‘安逸’的办公室跑到马路上‘受受罪’,就是没认清自己的位置,没理清自己和群众的关系。”李长胜表示,让公职人员全部上一线打扫卫生,不是为扫街而扫街,而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补上一课。让他们知道,只有先弄清“我是谁”,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

  嘴上答应好,行动更要快

  “三个月了,俺这事可算是有着落了。”在曲阜市尼山镇司法所“和为贵”调解室里,62岁的潘水用颤颤巍巍的手接过了26000元的补偿金,激动地流下眼泪。

  去年11月,到东营打工的潘水不慎在工作中伤了手指,为争取赔偿金,他和同村的包工头闹得“满村风雨”。直到调解室设进村里、调解员正式介入,事情才得以妥善解决。

  农村闹乱子,多是因为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可由于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放任不管则可能滋生出大问题。对此,曲阜市在405个行政村均设立了“和为贵”调解室,努力把问题第一时间化解于基层。

  “我们拥有统一的调解场所、内部标识、人员配备、台账管理和调解流程,在进行调解的同时还能有计划地开展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尼山司法所所长、镇调解室成员王茂顺告诉记者,下一步,调解室还将和村“第一书记工作室”配合,对解决不了的重大、复杂及遗留矛盾纠纷协调进行解决。而这,只不过是曲阜市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强化解决问题能力所作的一项创新尝试。

  机制完善了,如何提升人的能动性就成了关键。为彻底改变重点部门工作人员“嘴上答应好、手上行动慢”的状况,曲阜将目标锁定在主抓落实的中层干部身上,强力破除“中梗阻”问题

  拿“中层”梗阻开刀,施行的是“权力清单”制度。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全市36个部门单位的79个重点岗位实行重点监督,以此来加强和规范对中层机构负责人的勤政廉政监督管理。监督对象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中具有行政执法权、审批权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具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点中层岗位(科室、分局等),岗位权力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制度一实施,我们身上的担子立马重了起来,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曲阜市社会医疗保险处医管科科长翟爱民介绍,除接受市作风办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外,市里还有社会监督员,就服务质量、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价格收费等方面对医疗机构进行明察暗访,“对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监督管理也是我们的职能之一,所以监督体系的完善,对我们履行岗位职能也是一种补充和促进。”

  “现在,多数工作的开展都是从上往下一级级推,推的层数越多执行力越弱,最后往往落个‘水到地皮湿’,见影而不解渴。”曲阜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丁龙说,这与公职人员薄弱的为民意识不无关系。只有认清为民立命、为民谋利的的根本方向,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上得到提升。

  强化监督,熟人不能放水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在曲阜市的网络问政平台上,一位网民的留言引起了李长胜的注意,他当即要求纪委展开专项整治,严查违规“走读生”。

  3月6日晚上8点半,曲阜市纪委的工作人员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召集到一起开会。见人都到齐了,市纪委副书记王爱军没多作解释就抛出三个字——“收手机”。随后他开始布置任务,工作人员被分为6个小组,连夜检查12个镇街干部的夜间值班情况。经过近3个小时的检查,4名干部因不在岗被通报,并在《今日曲阜》报上曝光。

  根据检查结果,曲阜市正式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各镇街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不是党政一把手的女领导除外)除周三、周六外,其余时间一律吃住在镇街,充分利用晚上时间研究工作、走访群众。

  “走读”变“住读”的背后,除有网友的监督外,还寄寓着广大群众的不满和期待。在年后群众票选的最不满意十个“四风”问题中,“身在基层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成为最被诟病的行为。

  “镇街干部背负着许多硬任务,平时是领头干活的‘大头兵’,几乎没时间入户了解民情。再加上很多干部从市里直接下到镇街,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大懂得怎么和老百姓打交道。”曲阜市纪委干部室主任吴海翔表示,白天没时间晚上再回家,群众想和干部聊聊天、反映反映问题却找不到人,自然怨声载道,这也就需要进一步规范纪律,靠督导让干部踏实地住在镇里、深入农户。

  “过去很多人觉得我们的督查不靠谱,熟人社会‘放水’在所难免。让市民网民参与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暗访,就像把督查工作放进玻璃瓶子里,更透明、更具公信力。”吴海翔说。

  书记观点

  “人民”是捋清“三谁”的唯一坐标 曲阜市委书记 李长胜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新形势下走好群众路线必须认真思考、研究、回答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

  “为了谁”是一个立场问题,核心要在“为”上。一要坚持“百姓至上”的价值观,强化树立“百姓至上”理念,始终把百姓放在重要位置,尽心尽责为百姓办事。二要坚持全心全意的事业观,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无私奉献地为人民履职尽责。三要坚持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执政观,着力解决涉及老百姓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生态利益等问题,让老百姓生活得更美好。

  人民群众是我们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力量之源,也是智慧之源、谋略之源、方法之源。为此,要依靠群众,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发展。首先,要相信群众,相信群众的觉悟,看到群众的智慧,重视群众的意见。其次,要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虚心地拜人民群众为师,集中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使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三,要依靠群众决策,建立完善问题由群众提出、群众交办、群众监督、群众评议的群众监督批评党委政府的工作机制,自觉做到决策前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保证决策体现群众意志和要求;决策后及时“回”到群众中去,使决策变成群众的实践活动。第四,要依靠群众评判结果,将干事创业的结果、干部作风的评判等事情和工作,全部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

  我们党和政府的所有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而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如何当好人民的公仆?一要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报答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怀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报答之意对待群众,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二要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的刚性约束机制、考核机制,促进党员干部走进群众、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切实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中央和省市委的规定,遵守市委“二十条规定”,逐步改正存在的问题,真正回归公仆本色。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13:50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