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内蒙古包头市:在载体创新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着眼民生民意 坚持立行立改
内蒙古包头市:在载体创新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包头市在深入抓好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坚持边学边查、立行立改,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创新实践载体,积极回应群众的幸福期盼,实现了党员干部对内解决“四风”问题和对外服务群众的有效结合,保证了活动的务实有效开展。

  通过学习教育找方向、理思路,围绕回应人民群众幸福期盼创新实践载体。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主题,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科学确定学习内容,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大学习大讨论。市委中心组先后开展了3次集中学习和2次交流研讨,组织收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生死牛玉儒》等教育影片。各地区单位通过开展集中研学、领导讲学、观摩导学、典型领学、交流促学、测试考学等“六学”形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教育,参学人数累计达到35万人次。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在学习研讨中进一步强化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认识,找准了回应人民群众幸福期盼的实践载体。

  一是把棚户区搬迁改造作为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载体。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举全市领导之力、政策之力、资金之力、法律保障之力和全社会之力,集中力量开展北梁棚改工作的总体部署。在棚改工作中,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牢牢抓住群众路线这个制胜“法宝”,把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贯穿始终,使棚改从一开始就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北梁棚改为范例,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有利时机,把棚改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载体,全面推进其他区域的棚户区改造。目前,全市棚户区搬迁改造的序幕已全面拉开。各地区立足自身实际,科学谋划,棚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北梁棚改在去年搬迁安置居民1.3万户、征收房屋76.4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又全力开展了春季攻势,通过2000余名下派干部的共同努力,现已新增安置居民1779户、拆除房屋11.3万平方米,取得了阶段性新成效。

  二是把扶贫攻坚作为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载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先后解决了3.5万户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但按照新的统计标准,包头市现在仍然有13.5万贫困人口。市委、政府把开展扶贫攻坚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抓手,创新扶贫体制机制,集中开展了以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为主要内容的“三到村三到户”扶贫攻坚工程,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实行了省级领导联系贫困县、市级领导联系苏木乡镇、县级领导联系贫困嘎查村、科级干部联系特困户和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的“五级联动”帮扶模式,实施了连片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社会扶贫和金融扶贫“四大工程”。目前,全市《“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帮扶单位的确定、扶贫干部的选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全市已累计投入民生领域的资金达286亿元,落实各类扶贫资金1.6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7个。

  三是把实施五大幸福工程作为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载体。呼得上新鲜空气、喝得上干净地下水、吃得上放心食品、用得上便捷交通、看得见满眼绿色是广大群众当前最大的幸福期盼,也是新一届市委、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市委、政府把实施“五大幸福工程”作为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回应群众的幸福期盼实践载体,启动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城市供水改造、食品安全监管、交通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投资30亿元用于大气污染治理,重点整治铁路沿线、城市周边和城区范围的煤场、污染企业等污染源;投资7.1亿元改善居民饮水条件,新增城区健康饮水10万人,解决农村牧区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6亿元续建北部区域城乡供水工程,保障30万人的用水需求;投资6亿元规划建设内蒙古西部粮食现代加工物流园区,在市区规划建设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配送运营、检验检测于一体的食品加工园区;投资33.9亿元用于改善城市交通,新改建9条城区道路,全线贯通新建6条公路,新建300公里通村沥青路,开辟6条新线路,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城区周边大型综合交通服务区;投资90.7亿元用于生态环境整治,完成国家林业重点工程30万亩、六大重点区域绿化10万亩、公路铁路沿线和城市出入口绿化6.4万亩。全力推进河道生态整治工程,建设城市水系和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新建改造14个公园。

  通过学习教育找重点、改作风,围绕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质量创新实践载体。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是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活动中,广大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围绕改进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重点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各级党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精神,参加全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起到了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效果,推动了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边学边查、立行立改,在创新实践载体中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一是在简政放权中提升服务效率。“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一直是到窗口办事的群众最头疼、最烦心的事情。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根本举措,最大限度地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并要求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各单位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行风热线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找准问题、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加大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精简和调整工作,目前已对市本级的269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取消101项,下放68项,暂缓执行17项,保留43项,精简率达84%,使包头市成为自治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盟市。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了“八个一”工作法,通过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口送达等便民措施,大大缩减了审批时间,平均缩短83%左右。市房管局推行了“服务群众零障碍”工作法,将原来的23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7项,将商品房预售许可等五项审批和确认事项全部放在市行政审批大厅。市工商局实施了注册登记新制度,简化了审批手续,将登记受理、勘验、审核、发照等程序全部集中到各基层工商分局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大厅内,个体营业执照办理时限也由一周缩短到了3天。

  二是在狠改作风中改进服务态度。市委活动领导小组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改进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大力解决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执法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随意处罚、同案不同罚等问题。各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注重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着力改进服务态度。市公务员局从解决服务方式入手,通过主动送服务到基层等活动,实现了服务下沉。市卫生局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提升主动服务意识,有效解决了一批遗留问题。市民政局从为受助人员倒一杯水、理一次发、洗一次澡、换一套衣服等小处着手,将便民为民服务落到实处。市执法局通过开展“五进”活动,推行“五步走”的柔性执法模式,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

  三是在立行立改中提升服务质量。各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在找准问题、明确方向的基础上,不等不靠,立行立改,让群众在活动一开始就看到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立热线电话、开通“民意直通车”等方式,积极探索创新为民服务载体,让群众感到“家门口”的便利。青山区启动实施了“芝麻开门智能快递终端”项目,通过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投递“小事”,强化便民为民服务。昆区借助“12349”便民服务热线,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积极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成为全国第二批推广“12349”服务平台试点地区。围绕标准化、人性化和特色化服务建章立制,创新服务载体,服务能力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市检察院采取定时限、定措施、定专人、定责任和领导包案的“四定一包”措施,认真处理疑难复杂重大涉检信访案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

  通过学习教育找问题、听民意,围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新实践载体。市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了专门的学习手册,把土右旗“四五六”工作法、北梁棚改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经验做法收录其中,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教材,引导干部进一步明确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向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大帮扶”和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专项活动,动员全市党员干部下沉到基层一线,切实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

  一是开展“四级联动大排查”。以市、县、乡、村四级社会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级联动”工作机制,要求各地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定期深入基层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的大排查,重点排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涉及重点人群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截至目前,共排查处理矛盾纠纷隐患1360余件。建立了定期研判和包案落实制度,市委、市政府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认真分析形势,周密安排部署。对排查出的涉及土地征用、棚户区改造、社会保障等重点案件逐一确定包案领导,建立工作台账,逐案销账解决。

  二是开展“千名领导大接访”。建立了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在市县乡三级抽调10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诉求。切实做好定点接访,各地区、单位公开了接访时间和地点,市级党政领导干部每季度、市直部门和旗县区党政领导每月、苏木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每周都至少进行一次公开接访,保证了每天都有领导干部接待上访群众。深入基层进行下访,采取重点约访、带案下访、下基层接访、领导包案访等多种形式,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从群众中搜集意见,到群众中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共有350余名县级以上领导、1170余名科级干部参加接访,累计接待信访群众2500余批(次)。

  三是开展“万名干部大化解”。从全市党政机关抽调15000余名党员干部,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深入到困难多、矛盾多、纠纷多的地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采取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分类施策,促进信访问题第一时间就地解决,切实减少了信访上行。健全了社会矛盾调解机制,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稳妥有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旗县的目标。截至目前,已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件。

  四是开展“全员结对大帮扶”。进一步整合领导干部联系点、党员干部下基层等帮扶载体,在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组织近4万名党员开展与困难群众的“一对一”帮扶活动。对一般困难群体在摸清底数、建档立册、明确举措的基础上,统筹民政、卫生、人社等部门资源,采取经济帮扶、医疗帮扶、就业帮扶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其“幸福指数”。对信访困难群众,根据不同情况,分类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妥善解决信访问题,让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助民致富、替民解难中赢得群众理解、信任和拥护。截至目前,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共结成帮扶对子530余个。

  五是开展“基层组织大整顿”。认真落实中组部、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通知》精神,在已完成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的基础上,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调查摸底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顿措施,整合帮联单位和下派干部等多方资源优势,采取派驻工作组、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帮助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对班子不健全的要求抓紧配齐,对不能胜任现职的党组织书记要求迅速调整。目前,全市62个三类基层党组织中,已实现整顿升级的达37个。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4日 16:3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