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践行群众路线关键要敢担当

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 侯晓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除了体制机制问题外,也时常面临着资源、土地、能源等要素瓶颈的制约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是裹足不前、畏首畏尾?还是敢为人先、勇于突破?这是对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担当精神的直接考验

  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面对繁重艰巨的历史任务,面对群众对改革发展的强烈期盼,领导干部更应讲担当,勇敢担当起跨越发展的历史使命,担当起深化改革的时代重任,担当起促进和谐的政治责任,始终把担当精神贯穿到顺应群众呼声、凝聚群众智慧、维护群众利益的群众工作中去。

  把群众呼声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在奋发有为、奋勇争先中体现担当。群众呼声,永远是党员干部工作的第一信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各级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群众对跨越发展的强烈期盼和改变落后现状迫切愿望,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把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既要有坚持发展的定力,又要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要勇于树立追赶跨越的雄心壮志,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顺应群众期待,有跳起摸高的气魄和决心,在各级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艰苦创业、雷厉风行的作风,保持“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日夜兼程”的昂扬状态。靠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发展局面,提振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凝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正能量,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委政府推进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责任,必须把发展作为一种光荣而神圣的历史担当,坚定不移推进发展,奋力争先加快发展,善抓机遇科学发展,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取信于民,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把群众智慧凝聚成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在攻坚克难、勇于突破中体现担当。改革是当今中国的时代最强音,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攻坚战。要鲜明举起改革大旗,毫不犹豫推进改革,坚持在改革中体现群众意愿,吸纳群众参与,凝聚群众智慧,接受群众评判,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不断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除了体制机制问题外,也时常面临着资源、土地、能源等要素瓶颈的制约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是裹足不前、畏首畏尾?还是敢为人先、勇于突破?这是对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担当精神的直接考验。为破除这些瓶颈,我们着力从投融资体制、园区建设用地等改革入手,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大胆创新,先后出台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消极作为问责、投资项目BT、BOT监督管理三项制度,争取设立邓小平故里发展基金,启动股权融资试点,通过市场法则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每一项改革都来之不易,背后充满曲折,甚至面临阻力和非议。但是,改革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完全符合群众愿望,领导干部对改革的担当就是对历史、对群众负责,只要在改革中充分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就有直面矛盾、攻坚克难的信心决心,就有敢于触碰既得利益的正气和底气,就能形成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强大动力,改革事业也一定能永往直前、顺利推进。

  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中体现担当。邓小平同志曾讲,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把维护群众利益贯穿到推进改革发展全过程和所有工作中去,为民分忧,为民解怨,为民谋利。在维护群众利益过程中,对一些长久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起来不仅耗时费力,甚至面临风险,但绝不能绕道回避,必须动真碰硬。要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突出信访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台账,挂牌督办领导定期现场接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应充分体现在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中,时刻关心群众冷暖,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诉求,在群众利益面前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只有这样,工作才不会劳而无功,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5日 11:4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