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让“最后一公里”成为“零距离”——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建设党员中心户服务牧区群众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积极创新牧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将党员中心户作为解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载体,实现党建到户、服务到人,使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与服务真正变为“零距离”。

创新设置 构建立体格局

  为了在牧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形有效覆盖,牧业4旗以中心户为单元格集群结网,着力构建嘎查有网、网中有户、事由户办的立体化管理服务格局。按照集中连片、居住相邻、产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活动原则,统筹考虑党员和牧户数量、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划定服务区域。在实施过程中,每个嘎查3至5个中心户建立1个党小组,每户中心户联系15户左右牧户,构建起嘎查党支部辐射党小组、党小组带动中心户、中心户以合作社为纽带联系服务牧民的组织体系,形成从上到下的管理服务链条和从下到上的信息反馈系统。

  同时,重点在支部成员、党小组组长、牧民小组长、党代表、人大代表和专业合作社党员中选配711名中心户长,辐射带动、联系服务1.3万多户牧户。

拓展服务内容 实现复合效应

  该市将党员中心户打造成政策法规的宣传点、带头致富的示范点、便民服务的代办点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呼伦贝尔市通过“蒙古包讲堂”、“马背课堂”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700多次。全市以牧区合作协会为纽带,推广“中心户+协会(合作社)+牧户”的致富带富模式,中心户通过整合网格内人财物资源,组织牧民联户经营,实施划区轮牧休牧,推动草牧场流转,引领绿色畜产品加工、民族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目前,中心户领办创办协会(合作社)54个,建立家庭牧场27个、产业示范基地22个。

  中心户立足地缘、业缘、亲缘优势,了解牧民需求,建立民生档案,提供帮代服务,为牧民代理申请低保、续交保险、证照证件等1500多件。中心户通过与困难户结亲、与后进党员结对方式扶贫帮困,解决牧民困难1600多个。中心户还主动排查化解草牧场、邻里矛盾纠纷,带动党员群众参与治安管理,先后协调化解纠纷300多件。协助公安边防部门巡边戍边,化解边境纠纷,保障牧民安全。

整合资源 满足“点菜式”需求

  在推进牧区基层党建创新过程中,呼伦贝尔市依托中心户开展送服务到户行动,市、旗职能部门以组团式服务满足中心户及牧民“点菜式”需求。全市派出157个服务队深入267户中心户,辐射牧户1300多户,为牧民解决饮水、用电、通讯、就医、牲畜防疫等民生问题。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机关干部结对、乡镇干部包片、下派干部入户“四联系”制度,共有1200多名旗乡村干部与嘎查和中心户保持常态联系。各级干部共深入中心户1500多次,征求意见300多条,解决群众困难近200件。在此基础上,全市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并结合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规划》,在畜群繁育、畜产品加工、人工种草等产业项目上给中心户适当倾斜,实施项目30个,注入资金915万元。市旗乡为中心户配备流动活动设备、风光互补发电机等设施81套,提供学习资料3220份、电教片587部。

  为使党员中心户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市委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广牧区党员中心户制度的指导意见》,及时为中心户下发工作流程图、活动指南、牧民家庭情况表、民生民情台账等10多套表册,实行中心户集中学习、承诺践诺、定期报告、选拔培养、监督管理等10项制度,有力指导了基层实践。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9日 15:1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