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腾退超标住房多少套、超标公车多少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整改措施或成果。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这些“超标”最初怎么来的呢?
公车配备本是从便于工作出发,初衷不错。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有了变化,有的领导干部只盯着标准上线,一定要达到,宁愿超一点、多一点,好像差一点、少一点儿就掉了面子、低了架子。不知不觉,就“超标”了。
“工作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生活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是当代优秀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焦裕禄、杨善洲、沈浩等都是这样,他们生活简朴、夙夜在公,虽没有形之于言,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可是总有一些干部,虽然把类似的好话说了又说,所作所为却正好相反。这样司空见惯的言行不一,让群众十分鄙夷。
习近平同志曾就改进工作作风讲过:有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上上下下都有些表现,我们不能安之若素、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此言甚是,己不正,焉能正人!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