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甘肃会宁县转变干部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纪实:山乡处处春意浓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会宁县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素质形象、促进扶贫攻坚、实现富民强县”为主题,全县党员干部扎实深入学习、认真听取意见、切实转变作风,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扶贫攻坚、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双联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实效,赢得了群众赞许。

  在聚焦“四风”转变形象中突出“真”字

  记者来到会宁县南部的翟家所乡张城堡村时,正巧碰上乡党委副书记宿弘义和村干部一起商量落实群众提出的“如何发挥好乡政府服务作用,如何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我们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等方式,沉下身子、敞开大门,邀请群众参与,把带着原汁原味、带着现场温度、带着鲜明情绪的群众诉求采集上来。”宿弘义说,乡党委、政府干部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件件必答复,事事有落实。针对群众提出的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政府服务中心职能有待加强等意见,及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政府服务中心职能的修订意见。结合春耕生产,乡干部深入农户,积极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今春已推广全膜玉米种植4万亩,发展中药材基地400亩,种植核桃树200亩。

  指着新落成的村委会办公楼和村文化活动中心,张城堡村党支部书记张志义说:“村干部要走在老百姓的前面,要有责任心和公心,时刻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据了解,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张城堡村提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等目标实事,目前已经落实人均1亩草、人均2亩地膜玉米、发展养殖小区户22户、养羊1000只、新种植党参40亩、核桃树40亩的任务。会宁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转变干部作风,树立为民服务的根本遵旨,使更多的贫困老百姓得到实惠。”

  与此同时,为推动全县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会宁县开展“践行群众路线,弘扬会师精神”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体验中感受“红色”精神,深刻领会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在查摆问题服务于民中突出“诚”字

  会宁县坚持把听取意见建议贯穿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以双联行动为载体,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联系村联系户,不打“官腔”谈“真话”,不摆“官架”当“学生”,不带“官气”沾“土气”,征求到对65个县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700多条、对28个乡镇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330多条,让群众声音“不失真”,做到征求意见“心贴心”。

  县里在县医院、县政务大厅、县公安局户籍大厅等窗口单位围绕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标兵、优质服务单位创建活动,群众普遍反映工作人员办事热情多了,办事效率快了。

  在会宁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电子屏上滚动着“不收红包从我做起”等标语。带着妻子来看病的平头川乡平头川村村民李振民告诉记者:“现在医护人员不但态度好了,而且还和我们亲切交流,帮助我们制订治疗方案,没有乱收费、收红包等现象。”县医院院长刘洋基说:“我们对群众提出的改善医院形象和转变医护人员工作态度的建议非常重视,先后开展了公开承诺、相约守护、医疗体验等活动,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换来了群众的满意。”

  韩家集乡提出“改进作风树形象,凝心聚力谋发展,转变观念夯基础,服务群众得民心”的思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阶段,坚持开门搞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开展“百名干部大走访、千户群众提意见”活动,力争查准找实存在的“四风”问题。全乡100名乡村干部带着“征求意见表”,进村入户倾听群众意见。活动要求每名乡村干部至少走访10户农户,在全乡范围内征求1000户群众的意见建议。乡党委书记张兆翻说:“我们把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原汁原味反馈到乡里,统一梳理后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集中整改。”

  在即知即改解决难题中突出“实”字

  会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永强说:“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把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干部形象,让干部在扶贫攻坚主战场上经受锻炼作为抓手,收到了良好成效。”县上坚持“种植业调结构、养殖业上规模、劳务经济创品牌、基础设施促提升、民生保障提水平”的扶贫开发新路子,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早动手、早谋划,在全膜种植、林果和中药材特色种植、养殖业、移民搬迁、劳务培训等方面整合“6个千万元资金”,集中力量调结构、夯基础、办大事。

  县扶贫办积极制订全县扶持计划,争取项目,落实扶持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通过教育培训、项目资金、帮扶措施、跟踪管理“四个到村到户”要求,对全县贫困户进行分类,以水、田、电、路、林、房等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突出发展以养牛、养羊为主的养殖业和以林果业、中药材、蔬菜种植为主的种植业,实现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到村到户,每户贫困户建立1到2个能长期增收的产业,户户有产业项目,人人有发展门路的目标。

  新添堡乡道口村是一个以养牛为主的回族村,“村里现在还有贫困人口1170人,村里决心通过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来破解发展难题。”村党支部书记马金虎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将为农户办6件实事:成立农民养殖合作社,实现发展1000头基础母牛养殖的目标;种植紫花苜蓿1500亩,解决饲草问题;动员群众开辟4000亩梯田,增加土地面积;新建50户新农村住房,修建文化广场,再建30个养牛温棚,硬化村道路12公里;通过招商引资再建一条牛羊肉屠宰加工生产线;为全村368户村民家中通上自来水。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1日 14:59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