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贵州省毕节市构建立体化服务群众体系 走村串寨书写为民答卷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黔西县洪水镇龙营村驻村干部杨戬帮助孤寡老人杨发秀挑水。

赫章县平山乡中寨村党员致富能手韩德远(右二)为农户讲解林下养鸡技术。

黔西县林泉镇清塘村第一村民组组长(右二)和乡亲们一起在田间劳作。

威宁自治县炉山镇党员服务队帮助群众采摘茶叶。

织金县阿弓镇狗场村党支部书记陈学伍受理群众民生代办事项。

  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党支部书记、农民讲师陈阳海(左一)向群众传授药材种植技术。

织金县猫场镇“党员筑路先锋队”帮助群众修路。

  惠民政策出台了,却始终在路上;便民大厅建成了,工作人员寥寥、态度生硬;驻村干部人下去了,心却浮在半空……这短短的“最后一公里”,将许多原本美好的制度设计变成了一纸空谈。如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成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党员干部亟待破解的难题。

  整合凝聚乡(镇)、村、组、驻村干部、党员的力量,构建起无缝对接的立体化服务体系,是贵州省毕节市的答案。这个答案不是临时起意、一笔挥就,而是来源于日积月累的实践探索。

  该市将乡镇职能相近、业务性质趋同的股、室、站、所归并重组,设置群众工作委员会、民生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委员会、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和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组织乡镇干部集中办公;在3523个村设立便民利民服务站、群众工作站;在3万多个村民组或自然村寨设置民生工作监督组和网格服务工作室。昔日群众办事“跑趟趟”的场景越来越少。

  服务群众仅靠这些不能动的站点还远远不够。要走到群众身边,握一握手,感受他们的冷与暖;交一交心,倾听他们心底最质朴的声音;一块挥挥锄头、流流汗,体验他们劳作的艰辛。

  去年以来,1.5万多名干部走出机关,来到农村,一家一户摸情况,建民情台账、民生台账和帮扶台账,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从市、县、乡(镇)三级选派4787名公职党员到3380个村担(兼)任党支部书记、第一支书或名誉支书;依托市、县、乡(镇)、村四级党员创业带富指导服务中心,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农村乡土人才中评选出的“农民讲师”,走村串寨用农家话宣讲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传授实用技术、致富经验。

  “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这幅悬挂于双山新区双山镇杨柳组村头的标语,表达着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心愿。去年以来,农村连户路硬化和院坝硬化“两硬化”工程全面铺开,这项涉及26853平方公里、830余万群众的民生工程,修通的不仅是人们脚下的路,更是通往群众心中的温情路。

  在这片有着“中国竹荪之乡”、“天然药园”等诸多美称的乌蒙大地上,一座座便民服务中心记录下人们舒心的笑容;一个个奔走于街头巷尾、山野林间的党员干部身影,收获着一份份信任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成长之根深深扎进这片土地……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2日 16:4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