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答三问破三门 接地气暖民心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广泛开展“答三问,破三门”活动,探索回答好“怎样对待群众、怎样走进群众、怎样服务群众”这“三问”问题,努力破解决策“拍脑门”、联系“玻璃门”、办事“弹簧门”这“三门”现象,让党员干部到群众中接地气、沾泥气、聚人气,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

  街道23个群众工作组每周到联系社区工作两天,承诺“有困难找党员,有需要找干部”,并将照片、电话制作成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目前,工作组入户走访513户,征求意见391条,同步查摆问题68个,现场处理问题42个。

  一是上门问计,破解决策中的“拍脑门”。工作组分别走访党小组长、门栋长、离退休老干部等社区骨干,采取“背靠背”方式谈话,在上门走访中广泛听取意见,集中民智解决问题。针对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文化惠民中出现的问题,工作组及时组织群众自己谈、集体议、找对策,让过去决策中的“拍脑门”转为群众由衷“拍巴掌”。东亭社区有较好的图书室,但主动进去看书的群众不多,工作组调查发现,群众更喜爱大众刊物。为此,工作组送去《特别关注》、《健康》等文摘类书刊,放在服务大厅显眼处,方便群众随手取阅。在武铁社区、徐东路社区,工作组征求200余名老人意见,拟建设两个1000平米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中北路社区、滨湖社区过去因为拆迁,办公用房久拖未决,群众意见较大,工作组主动与物业对接,迅速落实了还建问题,计划6月前拿出设计图,年内完成建设,建成后两社区办公用房可分别达4000平米、1000平米。

  二是敲门问候,破解联系中的“玻璃门”。干部以前下基层时大多是开车到社区办公室,与群众很少见面。群众笑称干群之间有一道看得见、摸不着的“玻璃门”。工作组成立以后,定期敲门问候空巢老人、低保家庭、困难家庭,近期为148名65岁以上困难老人上门发放“20免16减半”医疗优惠卡、社区15分钟生活服务卡等,零距离联系联系,破解干群之间由于无形的“玻璃门”而导致的梗阻现象。当前,张家湾社区办公用房正在改扩建,群众办事不方便,工作组在人流量集中的小花园设立“群众说事站”,开门接待群众来访,居民们买完菜、送完小孩后,就可以到“群众说事站”歇歇脚、说说事、顺顺气,目前已帮助群众办理琐事20余件。街工委副调研员王祥军长期照顾新建社区“三无”老人李炳南,坚持每周上门打扫卫生并解决老人生活困难。前不久李炳南老人因病去世,王祥军作为“孝子”,忙前忙后,为老人送终。

  三是串门问情,破解办事中的“弹簧门”。过去少数党员干部见着群众绕道走,服务群众不积极、不主动,遇事能推则推,一些事情久拖不决,形成了群众眼中的“弹簧门”。工作组坚持“一把矮凳、一本笔记、一个鞋套、一张卡片”串门问情,重点走访企业改制下岗、旧城改造拆迁、历史遗留问题等家庭,讲解政策,解答疑惑,并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疏导民怨。余家湖村村民还建房长期没有落实,居民怨气大,加上过渡房区域属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工作组入驻后,挨户上门解释推迟交付的原因,并组织党员干部进行10多天的突进整治,居住环境改善了。看到工作组确实是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居民怨气也小了。眼看梅雨季节即将到来,工作组迅速启动岳家嘴社区的滞水棚户区搬迁工作,加班加点、没日没夜,讲感情、讲方法,群众非常拥护、非常支持,不到一个月,签约率达65%,有望快速完成搬迁,使居民群众免受涝灾之苦。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3日 11:3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