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海拉尔区:“一线工作法”让群众看到了变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闲下来的时候,苗凤春就会到自己所在的社区里转一转,谁家有什么困难,哪里的公共设施需要维修,居民有什么诉求,苗凤春都会记下来。自打去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实施“一线工作法”以来,苗凤春就成了松山社区“民情议事团”的成员。她的职责就是了解社区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在社区“民情恳谈会”上反映给参会的区领导和相关部门,并监督落实效果。

  “一线工作法”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一线工作法,是海拉尔区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于去年5月推出的新举措。由一名区级领导、一组科级领导、一名年轻后备干部、一名驻点联络员和一支党员志愿者民生服务队组成驻点工作组,深入54个村、社区开展工作,工作组既是政策宣传员、民意收集员、矛盾化解员,也是民生保障服务员,海拉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国强向记者详解“一线工作法”的内涵。

  “一线工作法”谁来做?当然是党员干部。海拉尔区28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532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000余名机关干部、7000多名党员志愿者全部参与其中,实现党员干部全员参与。

  “一线工作法”怎么做?一是建立“亲情联系户”,全区每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6户群众,共建立“一线亲情联系户”6500多户,实现了城乡弱势群体家庭全覆盖。二是成立“民情议事团”,召开“民情恳谈会”,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在基层解决。三是实施“盘点销号制”促进问题解决,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梳理编号,建立解决问题台账,责任到人、明确时限、检验效果。目前,海拉尔区共征集到基础设施改善、文化场所建设等民生问题248件,已经解决134件,累计协调、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80万元。

  如今,青林路周边的居民再也不愁了。由于面临拆迁,过去这里成了没人管的“死角”,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驻点工作组到来后,修了路,通了水,建了公厕和垃圾点,居民们的生活一下子变了样。哈克村的村民们也高兴了,村里通往公路2公里的道路修通了,他们出行再也不用绕行了。

  “一线工作法”实施以来,这种让老百姓感到变化的事儿,在海拉尔区不断上演着。不仅如此,在驻点工作组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海拉尔区17个行政村都确定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新组建各类专业协会10个,累计争取项目扶持资金900万元、产业扶持项目20个,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4日 10:41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