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文化夜场”工作案例

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西门居委会党支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城郊农村党员群众外出务工早出晚归,为契合党员群众的日常时间安排实际,宿城区埠子镇西门居委会摸索出一套“移动教学”、“夜场教学”学用模式,有效解决了党员群众的工学矛盾。

  “文化夜场”工作案例,即依托人口密集区、户外休闲聚集区等公共场所,错开白天工作时间,利用晚上闲暇时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授实用技术,加强思想教育,丰富文化生活,实现远教资源与受众群体的良好对接。

开展远教惠民进广场活动

开展远教惠民进广场活动

  转换教学场地。在人流密集度较高的集中居住区、休闲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建立远教文化广场,配置移动式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将远教站点从“室内”转移到“室外”,由“固定式站点”转变成“移动式站点”,由“封闭式教育”转变为“开放式教育”。

文化娱乐节目表演

文化娱乐节目表演

  延长教学时间。在远教集中学习日和开放日的基础上,把7—9月的每周二、四、六和其他月份的每周六晚上7:00—8:30确定为“文化夜场”时间,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原则上按照6∶2∶2的时间分布比例,精心安排文化休闲、实用技术、科普宣传等类型的教学内容,确保党员群众想来看、愿来学。

  丰富内容形式。兼顾不同群体的学用需求,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教学内容上,既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主流红色影片文化娱乐节目表演村(社区)工作案例63联播,也有区委组织部自行拍摄制作的《宿城先锋群英谱》等事迹短片展示;既有紧贴农村、农时需要的实用技术课件,也有家政、建筑等方面的培训短片。教学形式上,定期邀请老党员、退伍军人组成宣讲队,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介绍民风民俗;组织民间艺术表演团,编排百姓喜闻乐见的玩花船、唱淮红戏、唱大鼓等娱乐节目,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启示:抓住群众的闲暇节点和生活习惯,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个性化学用活动,解决城郊接合区域远程教育人难聚、课难上的实际问题,有效拓展了远程教育的活动空间。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4日 14:0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