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福建福州市“五互”工作法带来“五不”实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针对流动党员集中难、管理难、活动难的特点,福州市采取组织“互建”、学习“互动”、生活“互融”、载体“互补”、党员“互带”的“五互”工作法,推动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组织“互建”,流动党员“不流失”。在党员集中流出地和流入地组建流动党组织,与党员所在地党组织签订双方共驻共建协议,共同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依托本地和驻外党组织,村、乡、县三级联动,村(社区)委派专人入户访查,乡镇(街道)建库核查,县(市)区核库抽查,逐人逐级核实,及时补充和更新流动党员信息库。给每名流动党员分发一张信息采集表、一本党员活动证、一本管理服务手册,在每村(社区)设立一个党员服务点,每乡镇(街道)党(工)委建立一个流动党员信息库,专人管理维护,实时掌握流动党员最新动态,为推动流动党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流出驻外党组织51个,流入党组织2个,流动党员4148名。

  学习“互动”,教育培训“不缺位”。市委实践办、市委组织部党管处和市委非公办分别牵头、分类指导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由流入地党组织提供学习资料,组织流动党员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相互通报流动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的学习情况,商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协同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组织引导流动党员利用福州党建云平台、福州党建网等平台,自由点题、自主选择学习中央和省、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会议精神、政策理论等知识,帮助流动党员了解家乡动态,征集意见建议,提高返乡流动党员的宗旨意识,增强服务能力。

  生活“互融”,管理服务“不打折”。推行社区服务,社区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帮助组建计生、治安、卫生、妇女等流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推行帮扶服务,选派本地党员与流入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扶;组织流动党员对流入贫困群众开展党员“二帮一”结对子活动;推出“暖心套餐”服务,利用“摇工作”手机终端软件为困难流动党员提供就业、致富信息;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窗口,为流动党员代办接转组织关系、职业推介、子女就学等服务项目,通过拓宽服务层面,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增强流动党员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融入当地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市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载体“互补”,学习效果“不落后”。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加强联系,整合双方社会资源,共享活动成果。开展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活动,为流入地党组织提供办公场所、宣传栏、资金支持等,创造条件,服务和帮助流动党员积极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流动党员开门纳谏,流出地党组织以电话短信征求、网络主题会、邮寄问卷调查等方式向流动党员问计,听取他们对家乡建设、创业就业等方面意见;流入地党组织以召开党员座谈会等方式向流动党员问策,听取城市和谐、社会保障等方面建议。目前,全市共征集汇总到来自流动党员的意见建议62条,涉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创业增收、村务党务公开等。引导流动党员支持家乡建设,反哺家乡,积极参与“我为家乡办好五件事”活动,为家乡“做好一次宣传、吸引一笔资金、提供一条信息、带富一批群众、奉献一次爱心”。

  党员“互带”,培养锻炼“不断线”。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发现并宣传成绩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为两地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凝聚正能量。同时,依法将综合素质较高的外出返乡党员培养推举为村(居)“两委”干部,发挥他们活动范围广、经营门路多、眼界开阔等优势,带领本地党员群众参政议政,参与家乡建设。驻外党组织作为流出地党组织的延伸,主动寻找、及时发现流动人员中的先进分子,把他们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夯实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6日 13:4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