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八千里边防一面旗——北京军区边防某团一连艰苦奋斗忠诚戍边纪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越野车在巴丹吉林戈壁大漠奔驰了7个多小时,透过前车卷起的滚滚沙尘,一条黑乎乎的山沟扑面而来。山坡上,白色石块拼出的一行大字分外耀眼,“清河口欢迎您”。这是北京军区八千里边防线最西端,阿拉善军分区边防某团一连,就驻守在这里。建连50多年来,尽管建制几经转变,营房几次搬迁,但一茬茬官兵坚守“生命禁区”,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诠释着“北疆卫士”精神,成为八千里边防线上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

  清河口,听上去波光粼粼,风景旖旎,但那只是走驼牧民和守防官兵的梦境。亘古蛮荒的大漠戈壁,7级以上大风一年要刮200多天,连队曾经用过的蓄水井早已被黄沙掩埋;夏季高温50多摄氏度、地表温度70摄氏度以上,一把工兵锹就能摊鸡蛋;冬季零下40多摄氏度酷寒,训练、巡逻中一不留神就被戈壁石头粘掉皮肉;最可怕的是年均降雨量不足2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700毫米,极度缺水,使这里被宣判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

  这是一个写进连史的故事。建连之初,用水要到百余公里外去拉,一次,拉水车坏在戈壁滩,连队断水3昼夜,消息传到中南海,周恩来总理亲自派直升飞机送水,并指示给连队配备一台新水车。“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么多年,边防官兵从未放弃就地找水的努力,钻了很多个“干窟窿”后,一口井终于出水了,但喝进嘴里又苦又咸。尽管前几年安装了净化水设备,官兵终于不再喝苦咸水,但洗脸刷牙洗澡洗衣还是要“泡”在苦水里,“白水敞开喝、敞开用”仍然是一种奢望。

  水,是清河口永恒的话题。中蒙边界516号界标附近,一座烈士墓伫立在无垠大漠。墓碑下,照片上,一名稚气未脱的战士宁静地守望着边境线。指导员朱爱军告诉记者,那是2002年5月14日,戈壁气温陡然上升到50多摄氏度,巡逻途中的几名战士纷纷中暑晕倒,入伍不到半年的列兵张良用仅有的半壶水救助战友,自己却因严重脱水、体力透支不幸牺牲,将19岁的生命留在了大漠边关。

  “光有对祖国的忠诚是不够的,只有练就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才能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团长赵利军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生存环境中,一连军事训练优秀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边防通”“活地图”比比皆是,连续8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俗话说,地上不长草,地下必有宝。一连守防区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和采矿业的发展,20多家公司前来设点开矿,临边作业人员日益增多,边境管控面临新挑战。一些不法分子打起了连队的主意,以为在如此荒僻的地方,只要打通一连的关节,要不要政府审批无所谓。指导员朱爱军告诉记者。前不久,就有人拿着一捆现金找到连队,恳求连队网开一面,承诺以后的收入和连队分成。“卫国戍边靠的就是对祖国的忠诚,违反国家法律的事,你给一座金山我们也不干!”这几年,连队先后拒收各类贿赂100多万元,拦截非法出入境人员100余人次,多次抓获公安部通缉犯,确保八千里边防线最西端稳如泰山,平安祥和。

  站在连队新建不久的营房楼上凭栏远眺,营院对面黝黑的山脊上,一条浅黄色小道蜿蜒迤逦清晰可见。连长王中苗说,那是一茬茬官兵每天五公里越野训练用脚板踏出来的,这里的石头坚硬如铁,但一连官兵的意志坚韧如钢。这条小道,就是一连官兵献给祖国母亲的“幸福黄丝带”。

  50多年艰苦奋斗忠诚戍边,连队曾被大军区授予“艰苦奋斗”荣誉称号,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基层单位,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最近,北京军区发出通报,给清河口边防连记集体一等功。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4日 07:06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