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用忠诚铸就新的丰碑——新中国成立以来军转干部风采巡礼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新中国65年的历史画卷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引人注目——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为民族独立勇敢亮剑,冲锋陷阵,用白骨塑青山,用热血铸丰碑,解放人民,保卫人民,无愧为最可爱的人。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们为国家富强顽强奋斗,筚路蓝缕,战天斗地,用双手建家园,用辛劳谱华章,服务人民,富裕人民,忠诚一如守望家园的大漠胡杨!

  他们,就是共和国军转干部。

  穿越65年的岁月时空,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军转安置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一批又一批军队干部脱下戎装,投入到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大潮中翱翔踏浪。广大军转干部赤胆忠心,退役不褪色,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命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转换“阵地”,为新生政权固本强基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礼炮轰鸣,从战争废墟上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大规模战争结束之后,政权巩固的任务迫在眉睫。面对各地数量庞大的干部缺口,党和国家领导人把目光投向了刚刚从战场凯旋的军人身上。

  随着《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务院关于人民解放军1950年的复员工作的决定》的颁布下发,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精简复员工作拉开序幕。《决定》明确指出:复员工作的总原则,是服从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军建设的需要,并使二者联系起来。

  为了巩固共和国新生政权,众多为新中国建立出生入死的军队干部转移阵地,被组织任命到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岗位,成为地方干部的主要来源。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批军队干部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到地方党政机关工作。面对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他们雷厉风行、善治善为,有力地恢复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他们胸怀全局、攻坚克难,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生活恢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他们纵横捭阖、奋力开拓,有力地开拓了新中国国际空间,维护了国家主权,为党和人民建树了不朽业绩。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农业、文化、体育、商贸……各条战线,都有转业干部的身影,他们为新生的共和国筑牢了成长强大的基础。

  与此同时,为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保障社会安宁、捍卫和平事业,从1952年起,人民解放军开始成批成建制地集体转业,征尘未洗的整师整团官兵迅速扛起新的历史使命——

  1952年1月,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橡胶禁运封锁,中央决定在海南组建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由野战军改编成的屯垦部队在海南、云南、广东大面积开垦荒山、种植橡胶,从此拉开了大规模开发种植天然橡胶的序幕。

  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对王震将军率领的17万余名人民解放军官兵下达命令: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协同全国人民,为独立、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继续奋斗!于是,在中国西部,诞生了一支“铸剑为犁”的队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58年3月,党中央召开“成都会议”,通过《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开发北大荒被提上日程。从1958年3月到5月,短短3个月,10万官兵从珠海之滨、黄浦江畔、云贵高原、大别山下向北大荒集结,揭开了中国农垦开发史上壮丽的篇章。

  奋起在边陲一线,冲锋在艰苦一线。这些最可爱的人抛却故土,远离亲人,万里迁徙,把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献给了万里疆土。

  他们顶风冒雪、住地窝子、啃草根咸菜、喝黑泥汤水,赤手空拳“向地球开战”,奏响了史诗般的恢宏乐章。这其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老红军黄振荣,曾是冯玉祥将军的警卫员,1933年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南泥湾大生产时他是三五九旅的营长,在担任铁道兵三师代师长时,跟随王震将军来到了北大荒。他带领7000多名官兵,两年开荒51万亩,建起了八五二农场,还先后扩建了八五三农场和八五五农场。当他去世后,人们为他更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他10个脚趾甲冻掉了9个。黄振荣来北大荒时,这里地无一垄,他去世后却为北大荒留下76万亩良田。

  为实现畜牧业良种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4团的吴德寿等4名官兵赶着从青海购买的300头牦牛,一路风餐露宿,战豺狼斗风雪,途经3省12县,行程8000多公里,野外生活400多天,当他们衣衫破烂乱发如草满脸胡须抵达场部的时候,战友们以为冒出4个雪山野人。出发时带上的100发子弹只剩了1颗,而一路生崽的牦牛已增至420头。

  在海南垦区,曾是琼崖纵队团长的张积成被派往新建的龙江农场当场长,他二话不说接过了担子。他和职工一起抬大树、炸石、垦荒,没日没夜地干。春节到了,张积成把工人和指挥部的人员全部打发回家,自己留下来开展机械作业。经过不懈奋斗,龙江农场很快变成了一个主力农场,年产干胶数千吨,而张积成却积劳成疾。

  ……

  屯垦戍边,在中国不是新题目。从秦汉至新中国成立前,都兴办了屯垦事业。但没有哪一次屯垦戍边事业,像新中国这样气势磅礴而又影响深远。

  “除了上帝,谁都无法在这里生存。”面对大漠戈壁、荒野雪域,一些西方探险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然而,就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广大军转干部为人民守土,以犁为笔,以地为纸,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边疆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产量达206.3万吨,棉花产量达146.5万吨,生产总值达1480亿元。

  ——北大荒自垦殖以来,累计生产粮食3065.3亿公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

  ——海南农垦橡胶种植面积和干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左右,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这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无不凝结着广大军转干部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心血和汗水。

  共和国新生政权喷薄升起,勇于担当的军转干部贡献着特殊的支撑力量!

投身建设,助推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前行

  进入建设时期,中国发展不仅面临着工业基础薄弱的窘境,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大肆进行经济封锁,国家政权稳固和经济发展急需的战略物资几乎没有一样不是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连被誉为工业血脉的石油,也捉襟见肘。西方军事专家扬言:“红色中国并没有足够的燃料进行一次哪怕是防御性的现代战争……连几个星期也不行。”

  年轻的新中国告急!新中国必须用改天换地的双手,打通经济发展的命脉!共和国的决策者再次将信任的目光投向了硝烟尚未散净、征尘尚未清洗的军人!

  1959年9月26日,新中国诞生十周年前夕,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为了集中力量迅速开采新油田,解决国家缺油的燃眉之急,1960年,中央决定从部队当年退伍兵中动员3万人参加开采大庆地区新油田的工作。随后,中央军委又决定给大庆分配3000名转业军官。

  “天高我们攀,地厚我们钻,钢铁意志英雄胆,不拿下油田心不甘!”1960年3月,3万多名解放军转业官兵及1万多名石油工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大庆。其中,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工人中,90%是部队退伍战士,干部中80%是转业军官。一场军转干部挑大梁的石油大会战在松辽盆地广阔的大草原上拉开帷幕。

  “仅三年,地底潜龙飞跃。”1963年,大庆油田产油就达到439.3万吨,占全国的67.8%。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油品质量上,我国石油基本实现了自给,中国人把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辉煌成就的背后,军转干部的崇高精神熠熠发光!

  那是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开拓精神——

  石油会战开始之时,正值我国经济面临严重困难。荒原上,只有几处民房和少许牧场。会战官兵把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黏土进行“干打垒”,不仅建起了住所,还建起了车库、机房、食堂、卫生所。面对全国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转业官兵、职工、家属一起拉犁开荒,千里草原上出现了片片农田,会战职工吃上了自产的粮、菜、肉,渡过了难关。

  那是忠诚事业、甘洒热血的奉献精神——

  石油会战不分严寒酷暑,没有节假日。全国人民放假欢度春节和元旦,大庆人却“元旦起步”,节日大会战。白天军号声声中,大会战连着小会战。每个“战役”都有比武打擂,次次都有总结表彰,人人不服输,个个争排头。夜间在帐篷内外,还是阵阵军歌。人人上阵,战战必胜,处处都表现出军人顽强、英勇的作风。

  那是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1964年年初,党中央提出“工业学大庆”号召。面对成绩和荣誉,会战工委没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相反,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会战工委先后发出了《关于开展向三矿四队学习的决定》《关于开展向32139钻井队学习的决定》。前者严细成风,后者思想、作风、技术三过硬。对照着先进,各指挥部有52名主要领导干部,分别在74个会场,向3万多名会战职工,面对面、实打实地作了检查。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油田,从人到物,从工作到思想,全部做了检查,朝着“项项全优,事事过硬”的新目标再启征程。

  ……

  留下感人故事的,远不止这些地方。

  1962年,为了加强商业工作,整顿商业干部队伍,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从军队中抽调一批干部转业到商业部门,作为基层商业干部队伍的骨干。从1962年11月到1963年4月,8.7万名官兵集体转业到了各地的商业部门。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再次选调3.5万名转业军人充实到商业、工交、财贸、农林等经济部门。

  国家建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军转干部的身影。正是这些深入到建设一线的转业干部,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新中国经济的起步,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发展夯实了基础,留下了亮丽的橄榄绿。

  为国甘当拼命人,发展路上勇攀登。东方地平线上,拥有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军转干部功不可没!

勇立潮头,书写改革开放的不朽传奇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就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即将开启前,停滞了10年的军转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5年,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成立了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小组,使军转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需要,推进军队改革发展,1982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51万官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又提出裁军50万。

  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军转安置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决策指示,为军转安置工作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军队转业地方工作的同志,地方要承担起来,把他们安排好。”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接收好、安置好、培训好、使用好、管理好,努力使他们能够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在中央的关怀部署下,在百万大裁军中,全国共安置军转干部55万名;1998-2000年的50万裁军中,安置了20万名军转干部。广大军转干部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书写出了新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把镜头聚焦深圳,一座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城市。有人说,战场永远是军人最好的舞台。但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军人以他们特有的坚韧、智慧和顽强,同样在续写着不朽的传奇。

  1979年4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出了在深圳办经济特区的决定。面对深圳严重缺乏专业施工队伍,大型的建设项目根本无法开展的问题,中央决定派遣基建工程兵一部开赴深圳,支援特区的开发与建设。此后,1982年冬,2万基建工程兵奉命调入深圳。1983年9月,2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属建筑施工企业的职工。基建工程兵充分发挥军队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以铁的纪律、铁的斗志,在深圳这个世人瞩目的舞台上演绎了成功与辉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

  特区刚刚成立不久,办公地点分散,急需一个办公场所。基建工程兵接下了这个棘手的任务。两个连队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几乎三天一层的办公大楼,让前来观看的政府工作人员目瞪口呆。

  深圳市白芒直升飞机场,六个月要交工!基建工程兵老团长田守臣把床搬到工地现场日夜督战。一次台风暴雨之夜,他被埋在坍塌的值班室里,但第二天,他带伤仍奔走在现场。最终,他们仅用四个月就建成了一座新机场,被誉为“中国机场建设史上的奇迹”。

  30多年来,基建工程兵们创造了诸多“第一”:深圳第一座超高层建筑、第一幢高档酒楼、第一座大型商场……基建工程兵转业十周年,在中国建筑百强评选中,他们所在的企业纷纷上榜。

  在现代化建设中创造一个个奇迹的,又何止基建工程兵!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向雪域高原——

  青藏铁路自1956年勘测设计,至2006年建成通车,历时半个世纪。其耗时之长久、工程之艰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的铁路建设史上,再无第二条可比。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铁道兵功不可没。

  为了在青藏高原上架起钢铁大桥,连长邓广吉带病坚持工作。在病得起不了床的时候,仍然不肯离开工地,每天早上,让班、排长到他床前,交代当天的工作,晚上回来向他汇报施工情况。临牺牲前,守在身旁的部队首长问他有什么要求。邓广吉什么也没有提,只是要求把他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死后也要看到铁路修上世界屋脊!

  为了打通有10多处断层带、长达4006米的关角隧道,担任隧道施工的官兵轮流到工地蹲点,大家都争着完成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一次大塌方把127名干部、战士封堵在隧道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内,这些官兵摸着把施工工具一件件地收起来捆好。有人事后问:“死活还不知道,忙这些干啥?”他们回答:“就是我们牺牲了,也要保护好机器,留给以后进来的同志使用。”

  2001年,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建设。由铁十师改工而来的中铁二十局集团,上万人请缨,再度承建全线标志性工程、当今世界铁路第一高隧——风火山冻土隧道。几十年来一直与青藏铁路相伴的老铁道兵、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周玉成,此时已接近退休年龄。曾作过两次心脏手术、心脏里安放着五个支架的这个老兵,以惊人的毅力,先后九次来到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铁路施工工地,解决施工难题。他的事迹感染了青藏铁路线上所有知道他身体状况的建设者,经过日日夜夜的拼搏,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其成功施建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

  铁道兵成建制集体转业后,先后更名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青藏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京沪高铁等重大工程,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今天,他们依旧是祖国铁道大动脉建设的雄师劲旅。

  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有机会也有风险;经济体制转型,难免会有各种波动。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在遭遇挫折困难时,应该怎么办?在新的考场中,广大军转干部用自强自立的实际行动交上了出色的答卷。转业干部刘坤洲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只有退伍的兵,没有褪色的兵。等、靠、要不是咱转业干部的作风。”1997年,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泰峰肉鸡有限公司破产倒闭,作为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副经理的刘坤洲下岗了。当时,老伴已下岗4年,瘫痪在床的八旬老母需要药费,上中专的儿子需要学费,生活十分艰难。“人下岗思想不能下岗!”失业后,刘坤洲卖过菜、卖过肉、养过猪,由于缺乏经验和市场原因,先后共亏本4500元。但他不气馁,凭着“下岗吓不倒,困难压不倒,歪风吹不倒”的“三不倒”精神,他与老伴一起承包了30亩地。2000年开始种植中草药,当年收入2万元,他又增加种植品种10多个,16亩药材,收入7万元。他富裕后,首先想到的是和他一起下岗的职工,2001年6月,他带领无致富门路的37名下岗职工,建成了占地138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并且逐步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农民种植中草药4000余亩。

  举手翻天地,敢破万顷浪。伴着改革开放的铿锵脚步,军转干部自强自立、奋力拼搏,成为这个时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对于军营生涯,柳传志从不讳言:“企业成功跟我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全部。这一定的关系之中,跟我在军队里养成的性格又有一定的关系。”军营塑造了他的性格,事情一旦有了判断,下了决心,就要一往无前。从1984年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开始,到1992年,面对国外品牌的纷纷进入,联想树起“民族工业”的大旗决定做自己品牌的机器,再到2004年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联想不断超越,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个人计算机厂商。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1978年从部队转业,1988年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战场上,军人的使命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尊严;在市场上,企业家的使命则是捍卫企业的市场地位。”任正非一开始就给华为定下了明确目标:紧跟世界先进技术,立足于自己科研开发,目标是占领中国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与国外同行抗衡。2013年,华为公司实现全球销售收入239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

  这支队伍里,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王健林、郑永刚……他们一路风尘,一路拼搏;一路豪情,一路凯歌。在改革开放的战线上,广大军转干部挥汗如雨,一次又一次唱响了“向前!向前!向前”的嘹亮战歌!

与时俱进,新世纪再谱时代新曲

  日历翻到2001年。这年春天,中共中央颁布实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这一关系全局的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军转安置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自主择业,这一新的安置方式,随着《暂行办法》的出台正式推出。自主择业为那些服役时间较长、在从军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军队干部筑牢了保障网,开辟了就业创业路。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军转安置工作的关怀始终温暖如春。胡锦涛同志强调:“真正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习近平同志在第五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上强调:“努力建设既承接我国军转安置工作光荣传统、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新世纪的军转安置工作踏着时代的节奏一路向前——

  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继续做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有力地加强了地方领导班子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干部和人才保证。新世纪以来,共有71万余名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其中计划安置58万余名,他们脱下戎装,进入到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为新世纪新阶段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奉献了智慧和汗水。

  另一方面,扎实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各地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加强工作力量,提高工作质量,切实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待遇保障、教育培训、协助就业创业和日常管理服务等工作。

  广大军转干部不负党和人民期待,用忠诚和热血,续写着一曲又一曲的时代新歌——

  林强,全国军转干部的优秀代表。作为一名军人,他曾打破全军田径十项全能纪录,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1次受到嘉奖。作为一名四川省教育厅的部队转业干部,他先后10次徒步翻越海拔几千米高山,冒着摔下悬崖和被传染的危险,深入到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帮助村里拓宽山路,与县政府一起为孩子们建立了该村历史上第一所小学。他付出他的所有,尽己所能地为“麻风村”百姓改善生活。淳朴的山里人自发地在山崖上刻上他的名字,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与此同时,众多怀揣梦想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化作奋飞的雄鹰,在创业道路上,谱写出崭新的人生。

  2003年从二炮某部政治部副主任岗位自主择业回到家乡的董云平,在一家建筑公司当预算员,过着舒适的生活。可他的老家陕西省白水县尧头村发展基础差,村党支部建设亟待加强。面对全村13名老党员的邀请,董云平毅然决定挑起“村官”这副担子。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自己掏出了2万元,并争取县乡支持,领着村民加班加点干,用3个多月修筑了一条3.5公里长的柏油马路。他积极争取县农业局、扶贫办的帮助支持,大力推进优质果业、特色豆业和休闲旅游业三大产业建设,使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几百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2300多元,被陕西省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

  像董云平这样的军转干部何止千万!统计显示,自2001年国家实施自主择业安置方式以来,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累计有13万名军转干部选择了自主择业。他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不断写下新的壮丽诗篇。

  2001年,已在甘肃艰苦地区服役23年、在副团职岗位上工作5年的王挺军,选择了自主择业。通过竞聘选举,成为河南省新乡市向阳办事处春夏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为了改变居民生活环境和社区面貌,他拿出2万多元转业费,并申请多方支持,对社区废旧自来水和污水管道进行改造,增设了4台变压器,解决了居民吃水难、排水难、用电难问题。2005年10月,王挺军担任了新兴社区主任,当时,这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有一千多名居民失业下岗。他一个一个地与失业人员谈心交流,组织党员分片包干,结对帮带,做好失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先后到辖区内与5家企业协商上百次,使1000多名居民实现了再就业。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扈本山,2001年转业后,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创办京卫医药科技集团,他坚持做良心药、放心药,狠抓药品研发和生产质量,产品得到了药品协会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赞誉。公司由一个普通的药品代理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家子公司、972名员工的优秀民营企业,产品远销美洲、非洲、大洋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16亿美元,累计上缴税金1.5亿元。他成立京卫慈善基金会,无论是南方雨雪灾害还是印尼海啸,他都通过京卫慈善基金会这一平台,向社会、为国家乃至世界慈善事业传达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企业家的爱心。

  ……

  统计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426万名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不少人被评为各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治国理政的党的高级干部中,科研战线的带头人中,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企业家中,都不乏军转干部代表。军转干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重要的人才资源。自1986年以来,国家一共举办了5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共表彰了916名模范军转干部,他们身上,体现了共和国军人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展现了军转干部的坚毅顽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65年来,广大军转干部从硝烟中走来,从边陲走来,从军队院校走来,走过白山黑水,走过茫茫戈壁,走过热带雨林,凭着军人的勇气、军人的精神、军人的豪迈,成为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无数荣耀与辉煌的重要催生力量。

  六十五载风兼雨,百年复兴路犹长。我们相信,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军转干部必定会再接再厉、团结奋斗,在现代化建设中铸就更加辉煌的成绩。

  致敬,共和国军转干部!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8日 11:5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