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化部部长蔡武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而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文化体制改革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反复摸索,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又要加强顶层设计,抓住推进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协调推进。如何认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面临形势?文化体制改革如何深化?围绕以上问题文化部部长蔡武近期接受了学习时报记者的采访。

  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加强顶层设计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而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认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蔡武: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国际国内因素互相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异常艰巨复杂,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初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但改革并未就此画上句号。朝着什么方向改革,是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智慧,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主动性,推动改革向纵深推进。

  文化体制改革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中全会突出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全方位的改革。只有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相辅相成,才能放大改革的效应。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再是单兵突进,而是受益于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改革成果,与经济等其他领域改革紧密结合、相互作用。

  必须进一步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点任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随着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圆满完成,文化改革发展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明确了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四项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和科学谋划,体现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

  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比如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明确提出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探索建立主管主办制度与现代企业出资人制度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比如针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散、效率不高、标准不一的问题,明确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图书馆等单位组建理事会,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等。比如针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去破解。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反复摸索,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又要加强顶层设计,抓住推进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协调推进。

  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

  记者: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文化体制改革将如何推进才能让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蔡武:我们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释放社会和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把

  职能转到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要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更加注重对事中、事后的管理,做到放权和监管并重。加强文化市场执法培训和监督,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和能力。推动已转制国有文化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进一步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推进分类改革,完善内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绩效考核机制,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力求实现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便捷有效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从而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均等化不仅是结果均等,还应是机会和过程的均等。推进均等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查遗补缺、补齐短板、兜好底线,保障好每一名群众的文化权益,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标准化是实现均等化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制定并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种类、场地设施、人均资源、服务半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一系列标准,像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那样,按统一标准提供服务和保障。当前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统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文化权益保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四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对文艺生产的引导,推动艺术创作出精品惠民生。我们在扩大文化产品供给的同时,必须注重文化艺术作品的社会效益,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发挥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对艺术创作、重大展演、人才培养和作品传播的扶持。坚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统一起来。要增加惠民演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以“送文化”促进“种文化”,推动文化为民惠民。改革评奖制度,精简评奖种类,引导文艺院团突出艺术本体,为人民演出和创作。豪华文艺晚会和高成本节庆活动,既不是文化繁荣的标志,也不是群众想要的文化生活,影响文化建设成效,必须予以制止。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创意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群众的文化需求不但包括基本文化需求,而且包括更高层次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这些需求,更多属于私人产品的范畴,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以满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都越来越离不开市场。因此,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决定性因素,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做好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的工作,促进文化资源合理流动。

  着力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制度与机制,文化治理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传统的文化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目前存在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蔡武:目前存在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对文化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带来挑战;信息网络技术革命迅猛推进、日益普及,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的技术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对文化治理创新带来挑战;意识形态环境日益复杂,文化需求多样性不断增长,对文化工作如何正确把握导向、加强引领提出挑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主要以管脚下、办文化为主的治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和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创新型政府建设的要求等等。

  记者: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您刚谈到目前我们文化治理能力还存在短板,文化部拟采取哪些举措来提升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

  蔡武: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予以提升: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的关系,进一步简政放权,把该管的事抓在手上管好,把不该管的事交给社会和企业。按照服务型政府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管理协调中的主导作用,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加快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执法水平。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管理理念,提高规划编制、项目策划、资金和资产管理水平。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培育公益性文化类社会组织,发挥其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艺术创作、拓展文化交流渠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发挥公民个人参与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条件使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的文化生产力。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2日 00:46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