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记驻村蹲点扶贫干部温都苏巴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温都苏巴图走访调研贫困户,与老人拉家常,听她说心里话。唐娟 摄

  8个寒来暑往,他在呼和浩特市和科右中旗之间奔波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圈;他踏遍了贵力斯台嘎查和西日嘎嘎查每一寸土地;他头上增多了白发,脸上增多了皱纹,这2个嘎查的贫困户减少了,辍学的孩子不见了;他写下了厚厚的8本民情日记,写下了许许多多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和发展产业的规划,更在群众心中写下8个字:“好党员”“赛音达日嘎”(“好干部”的意思)。他就是驻村蹲点扶贫干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调研员温都苏巴图。

  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放下架子走进百姓心里

  2006年初春,温都苏巴图来到科右中旗,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他把每一个帮扶点都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和感情,2个嘎查共400多户人家,没有他没去过的;每个贫困户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他们的疾苦,时刻牵动着他的心。

  2012年冬,西日嘎嘎查65岁的村民岳赛音老人得了青光眼,由于没钱看病,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期,导致右眼失明,左眼做了3次手术才保住视力,老伴也患有类风湿,儿子外出打工,生活十分困难。温都苏巴图多次接济他家,协调民政部门为他家解决低保,和嘎查班子协商让他到嘎查打理杂务,每个月支付500元报酬。老人高兴得逢人便说“温达日嘎”是知冷知热的好干部!

  西日嘎嘎查71岁村民张振国患有糖尿病综合症,和老伴乌仁其木格住的50年历史的两间破土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温度苏巴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把老两口免费安置在旗福利院安度晚年,可老人不乐意离开家乡。乌仁其木格说:“温都苏巴图真成了咱贫困户的亲戚了,每逢下雨天,他总会第一时间跑到咱家查看房子漏没漏,有没有垮塌的危险。去年7月20日半夜12点,下起了瓢泼大雨,他冒雨来到咱家查看。现在我们已搬进他给我们协调盖的40平方米的砖瓦房了,如今再也不用担心下雨房子塌了被砸死!”

  该嘎查党支部书记白国庆说,每年温都苏巴图在嘎查蹲点150天左右,最多200天以上。如果见不到温处长的身影,大家知道,他肯定到村民家去了解情况了。

  帮扶点的群众把温都苏巴图当做亲人,年龄小的叫他“温叔”,年龄相仿的称他“兄弟”,老人们拿他当自己的儿子。他每次来到嘎查,乡亲们都会把他围住,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吃饭,他成了嘎查每家每户“狗不咬的客人”。

  他在日记中写道:“全面进行调研,了解民情民意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础,积极主动与农民沟通感情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动力。只有‘身入’基层、‘心入’群众,才能听到群众心声、摸到基层实情,才能制定符合民意、顺应民心、促进民生的政策措施。”

  扶真贫真扶贫,为贫困群众带来希望 贵力斯台嘎查是科右中旗沙化、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全嘎查1万多亩耕地,绝大部分是沙坨地,一遇干旱,不管怎么忙乎,连种子化肥的钱也得搭进去。温都苏巴图从放下铺盖卷的第二天起,就一边跑嘎查了解情况,一边寻找贫困的根源,苦思致富的良策。一个月下来,一双新鞋磨穿了底,嘴唇起了泡,但也拿出了详尽可行的帮扶规划和思路。

  这个封闭沙窝子里的农牧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6年4月12日,经温都苏巴图上下协调、四处奔波,找来的打井队打出了“第一眼帮扶井”——40米的深水井。紧接着,他为3个艾力配套新打26眼40米的深水井,还为这个嘎查原有的42眼井配齐井房和电灌等设备。一个多月,温都苏巴图与农牧民吃住在一起,皮肤晒黑了,身体累瘦了,这里的8000亩耕地却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地,达到人均8亩的高标准。

  2011年,按照上级要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把帮扶点转移到巴彦呼舒镇西日嘎嘎查。当时的西日嘎嘎查,连续7年干旱,有一半以上人口致贫,50户人家被迫常年在外打工维持生计。经过详细调研,温都苏巴图确定了“农牧结合,以养为主,为牧而农”的帮扶思路,帮助嘎查发展畜牧业。

  2013年9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协调帮扶资金购买了1014只基础母羊和优良种羊。为了把这批扶贫羊的作用发挥好,温都苏巴图提前3个月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征求意见。当时连嘎查达都有不同意见:“贫困户对国家有贡献?勤劳致富有罪了?凭什么贫困户多分2只羊?”分羊的头一天,他召开9次村民代表会,从天蒙蒙亮一直开到满天繁星,耐心细致讲解党的扶贫政策,终于把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

  9月12日,对于该嘎查贫困群众吉仁台一家来说,是个意义特殊的日子:按照贫困户每口人3只羊的标准,他家分到了12只基础母羊。看着在自家院子里欢蹦乱跳的羊儿,全家人笑得合不拢嘴。吉仁台的老伴儿白堂见到记者,兴奋地说:“我家羊已发展到14只了,今年到秋天庄稼收成好了,准备再添十几只羊,3年后就能发展到100多只羊了,那时我就有能力给儿子娶媳妇了。没有扶贫羊,我的苦日子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去年,该嘎查牧业年度大小畜总头数达到6000多只,已彻底消灭“无畜户”,畜牧业成为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温都苏巴图了解到,除了自然条件艰苦之外,一些群众甘于现状、不思进取,是当地贫困落后的症结所在。要做好扶贫工作,首先要从提高农牧民受教育程度、思想认识入手,改变贫困农牧民的精神面貌。

  2013年9月1日,对于西日嘎嘎查的农牧民来说永生难忘。这天,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和温都苏巴图的不懈努力,北京小鸟爱心基金爱心企业家来到该嘎查,将87.34万元的爱心捐款送到112名贫困学生手中。“为了供2个孩子上大学,几年来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变卖,还借银行贷款、民间高利贷十多万元,当我把救助两个孩子的4万元钱紧紧抱在胸前,都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情。”说起当时的情景,白斯日古楞仍然激动不已。

  2013年9月30日,是西日嘎嘎查村民喜庆的日子: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温都苏巴图带来电脑、音响、民族服装、扬琴、四胡等,由他倡议成立的玛拉沁艺术团,在该村新建的3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首演。群众高兴地说:“过去闲下来没什么娱乐可言,年轻人三五成群不是赌博就是酗酒,如今咱每天晚上都会聚集在文化广场跳广场舞、安代舞,娱乐、锻炼两不误,生活越来越滋润了!”

  为提高群众致富本领,温都苏巴图还组织嘎查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23人去突泉县杜尔基镇杜祥村进行参观考察,还成立西日嘎嘎查格格日乐蒙语讲堂,邀请专家讲授“饲草料加工和实用技术”“畜牧业防疫和治病技术”“畜牧改良和育肥技术”等,受培训人员累计500人次。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2日 10:36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