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涵养“甘为孺子牛”的情怀

范嘉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非常疼爱名叫荼的庶子。一天,景公和荼嬉戏,在自己嘴里衔根绳子甘为孺子牛(“孺子”是古代人对小孩的称谓)让儿子牵着走,荼不小心跌倒,把景公的牙齿都给拉折了。《左传》中这个著名的“爱子”典故,让“孺子牛”一词为世人熟知。后来,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又使得“孺子牛”的精神得到了拓展和升华,意为心甘情愿为民无私奉献的人。

  今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遵循的根本宗旨,是融入每一名党员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红色基因的传承都不能变。既将人民视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又像父母疼爱儿女那样为群众谋福祉、干实事,广大党员干部就应该涵养“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涵养“甘为孺子牛”的情怀,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战争岁月里,老区人民毁家纾难,用鲜血乃至生命支援革命,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平年代里,广大人民群众用最朴实的辛劳与付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最关键的动力支撑。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牢记人民群众的一粥一饭之恩,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党才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然而,现实中有少数党员干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情感上不把自己视作人民养育的儿女,工作上更没有当好“父母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对待人民群众不但不行反哺报恩之事,反而颐指气使,搞特权,搞特殊化。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意躬身当“仆人”,这种行为背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辜负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动摇了党的群众根基,害莫大焉!“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能否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能否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甘当孺子牛”,正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党员干部只有当好了公仆,党的群众基础才能夯实,推进党的事业就有了根本保障。

  涵养“甘为孺子牛”的情怀,还要把群众满意当作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古人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从当前践行群众路线的实际来看,就要求党员干部将人民群众的意志当作自己的意志。现在有的干部说,我们一天忙到晚,花了很多精力、干了很多事,可是群众还是不满意。当了“孺子牛”,却劳而无功,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症结在于把自己的标准当作了群众的标准,工作没有做到有的放矢。此时,我们不仅不能埋怨,反而应该反思:我们为群众利益的考虑是不是能贴近实际再多一点、再深一些?否则,一味低头耕地,却不肯抬头看垄,“孺子牛”变成了效率不高的老黄牛,工作做不到点子上,事倍功半的遗憾也免不了。

  甘当人民群众的“孺子牛”,就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俯下身子去当人民的“勤务员”,张开双臂去做百姓的“遮阳伞”,用实效赢得群众信任,用实干为群众谋利益。在全省上下全力推进小康提速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正应涵养“孺子牛”的情怀,全力以赴为民谋幸福,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2日 11:49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