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海城筑牢村级“堡垒”提升服务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应该如何破解?海城市的有效做法是:全力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为此,海城市委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壮大村级组织力量,做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进而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伊始,在海城市委所征集的意见建议中,反映较多的问题是村(社区)干部队伍、办公经费、办公场所等缺乏保障,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导致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迈不出去。为此,海城市委确立突出培育一支队伍、创造一个产业、建立一套保障和健全一种机制四个重点,筑牢村级党组织“堡垒”,增强基层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

  培育一支队伍,突出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海城市通过开展以“培养党员致富能手,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党员服务标兵,带动社会和谐进步”为主要内容的 “双培双带”,以选派市直优秀机关干部到镇区挂职、镇区领导干部到市直部门、村级挂职和在职党员进社区、进农村为主要内容的 “双派双进”,以及“千名村级后备干部实践成长工程”等活动,全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力突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村级领导班子和农村党员骨干队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养920多名农民党员致富能手,下派90人挂职镇区副书记或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拔700多名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岗位锻炼,回请60多名企业家出身的党员“能人”担任村书记。

  创造一个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海城市采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参与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创办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形式,增强村级组织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目前已在西四、牛庄、析木、验军等镇区打造出一批年集体收入十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的示范村。

  建立一套保障,加大财政的经费投入。海城市财政每年增加550多万元预算用于村干部报酬等支出,保障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其中,村干部基本补贴每人每年1.2万元;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大村2万元、小村1.8万元,并累计为600多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大力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标升级工程,巩固党在村(社区)工作的重要阵地,市财政专门列支350多万元补助资金,确保3年内全部达到省级建设标准。

  健全一种机制,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约束。海城市实行村(社区)干部公开承诺和述职评议制度以及工作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12种违规违纪情形的村干部作出诫勉、引咎辞职或免职等处罚,绝不姑息。

  海城市村级组织壮大了,服务能力随之增强,使得一大批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群众反映的一个个民生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进一步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3日 17:03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