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蹲点在基层 服务转作风

——河北省14万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蹲点服务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政策“走在路上”,服务“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是当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为此,省委决定,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这个重点,市县乡各级机关干部都要到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蹲点服务行动,既接受教育、培养感情,又帮助解决困难、搞好服务,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3月,全省144213名机关干部轻车简从、自带行李,蹲驻到63503个基层联系点,覆盖全省所有农村以及1万4千多个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和“两新组织”。

  蹲点服务,领导干部带头才有说服力。省委常委身体力行,进农户、入社区、下车间、走市场,深入基层面对面了解群众心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各市、县四大班子和市直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全员覆盖、多点蹲驻。

  为增强蹲点服务的针对性,我省坚持实行对口蹲点,综合考虑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机关干部的能力素质,让最合适的人蹲到最需要的点上去。例如,实行政法部门包“乱”点,党群部门包“难”点,经济部门包“穷”点。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我省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挂任第一书记、年轻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以及各级各类正在开展的下基层活动统筹纳入了蹲点服务专项行动。

  服务群众,蹲点连心

  “我蹲点走访时吃了34户的‘闭门羹’。老百姓都说,上边来干部就是走形式,车来车走,啥用没有!”谈起蹲点服务,海兴县财政局干部刘金池一开始倍感挫折。为了打破尴尬局面,他主动到村里的孤寡残疾老人家里,洗洗涮涮,烧火做饭,嘘寒问暖,用真情实意打动了群众,大家纷纷向他吐露心声。

  和刘金池一样,各级蹲点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设立意见箱、参加群众活动等方式,广泛了解民情民意,征求群众意见。

  了解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蹲点干部急群众所急,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从困难救助、化解矛盾到医疗下乡、法律援助;从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到饮水安全、村庄规划;从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到政策法规宣讲……自开展蹲点服务行动以来,各级干部各尽其能、各显神通,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普遍好评。

  正定县高彦敏的三友木门厂已经营了15年,当他正琢磨着把企业做大做强时,却发现“三友”商标已被另一家企业抢先注册。跑了一年多,高彦敏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县工商局蹲点服务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沟通协调,以“三友实上”为企业注册了商标,还申请了全省著名商标。

  “他们真心给群众办事,我们只有把这个品牌做得更好,才能对得住他们的一片苦心!”高彦敏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显得干劲十足。

  当前,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刻,推进改革发展的大量工作在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偏弱的突出问题也在基层。各级蹲点干部把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蹲点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帮助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推行“两个代办制”;在社区,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推进各类组织协调议事;在企业,引领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经营;在“两新组织”,激励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健全组织工作制度……

  转变作风,增长本领

  “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蹲下去与走马观花大不一样”;“只有‘身入’群众,‘心入’群众,以群众为‘镜子’,才能更好地找准问题,搓搓泥巴,壮壮筋骨”……

  翻开蹲点干部们的工作手册,我们发现,机关干部在与群众同吃同住、朝夕相处中建立了深厚感情,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增强了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转变的是作风,收获的是成长。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机关干部也把蹲点服务作为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和驾驭复杂问题能力的重大机遇,决心读好“无字书”,获取活知识,掌握真本领。

  有干部说,工作该怎么干,坐在办公室里“悟”不出来,趴在文件堆里“看”不出来,泡在会议上“磨”不出来,山珍海味的餐桌上也“品”不出来,必须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有干部说,从地头到大楼,决策更有准头,只有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党和政府的“大事”来做,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事”当作各级各部门的“实事”来抓,改革发展才有说服力,服务群众才算见了实效。

  ……

  提供的是服务,收获的是信任。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许多百姓都说:“蹲点干部不做秀,真心实意来办事,这样的蹲点我们欢迎,这样的干部我们信任!”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4日 10:03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