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五大连池干群“心连心”和谐画卷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这是一场春风化雨般的“交心”行动,几千名党员干部常年下基层帮扶弱势群体,解难题,脱困境;这是一场自我净化的思想革命,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认清责任,汲取力量,牢记使命,从而换来党风政风的全面好转,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晚春时节,细雨绵绵,连日不绝。五大连池市委书记王锋望着天边低垂在火山口上厚厚的云层兴奋地说:“好一场及时雨!”

  天降甘霖,让刚刚吐绿的大地饮了个痛快,丰收的序曲已经唱响。而对于五大连池市许多曾经困苦无助的百姓来说,两年多来,党员干部深入到他们生活生产当中,给予的关心和帮助就犹如一场场“及时雨”,驱散了心头的阴霾,催开了舒心的笑颜。不论是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还是特困户或残疾家庭,提起“心连心,促和谐”活动,无不饱含深情;走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你常常在不经意间就被某一个故事所打动,乃至泪眼朦胧。

  从2012年春开始,五大连池市立足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启动了“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两年多来,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踊跃参与,集民智、凝民心、解民忧,深入推进,真帮实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上下一心,凝心聚力,形成了推动深化改革、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五大连池的做法得到高度肯定,认为这是作风建设“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值得借鉴。”

  谋发展先抓作风

  千名干部下基层

  黄宝成是五大连池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干部。近来,除了日常工作,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往乡下跑,四处打电话联系木头、铁皮等建材,为自己帮扶的一位贫困户维修漏雨的房子。如今在五大连池市党员干部当中,像黄宝成这样的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常年坚持下基层,尽心竭力地奔忙在“心连心,促和谐”的路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五大连池市发起这项活动,绝非心血来潮,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战略决定。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贫富差距过大、干群关系紧张,基层部分民众心中有怨气,对党和政府缺少信任等现象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与各项事业加快发展。2011年年末,市委书记王锋在上任第一天就遇上了百余名群众来上访。这份特殊的“见面礼”让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深感压力。“我们所办的一切事情,如果没有群众广泛而自觉的参与,都将一事无成。”在常委会上,王锋提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话。“只有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才能转变干部作风,赢得百姓支持!”这是深思熟虑之后达成的共识。

  为此,五大连池市周密部署,精心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具体要求和推进措施。成立了精兵强将组成的“推进办”,明确各级党委负责人为活动第一负责人带头下基层。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开展工作方式,力求实效。对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确立不同的责任目标,多层次、多形式地实现了领导干部参与全覆盖,乡村(社区)联系全覆盖,领导干部包重点信访案件全覆盖。同时完善运行机制,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活动情况汇报,安排下一阶段活动重点;制订了活动记实制度,统一印发了《民情日记》,详细记录下基层走访帮扶情况;制订了督促检查制度,专门机构不定期督查,跟踪问效,将党员干部下基层情况纳入年度干部考核……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各乡镇、各部门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走村入屯,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形成了干部潜身下基层、倾注真情解民忧、全心全意帮发展、化解矛盾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谋发展先抓作风,这一“破题”之举饱含真诚和温度,如春阳送暖四方。

  千方百计解民忧 

  真情拆除“隔心墙”

  在五大连池建设乡幸福村的西北边,有一座四米宽、十多米长的水泥桥,横跨在巨大的水蚀沟上。别看它其貌不扬,却解决了周边几十户农家的大难题。原来,村民要去桥对面种地,因为这条沟不得不绕远走四五公里,种和收都很不方便。在“心连心,促和谐”活动中,帮扶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筹资十几万元建起了这座桥。出于感激,村民们给它起了一个朴实而形象的名字:连心桥。

  以心交心,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排忧解难,是此次党员干部下基层肩负的主要任务。然而,要消除隔膜感并非朝夕之功。活动之初,当帮扶干部走村入户时,一些群众认为他们是来走形式,秀政绩,工作很不顺利。哪里有困难,就主动去哪里,各级党员干部用心去帮扶,用情去感化,解决问题重在实效,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青山街道办居民贾玉军夫妻俩都患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儿子初中毕业后没有工作,全家生活非常困难。街道办干部了解情况后,给他家送去了扶助金,并联系市职教中心,帮他儿子报名参加焊接培训班,让这个贫困家庭有了新的希望。兴隆乡星火村多年不通自来水,300多户居民吃水只能靠户挑手拎,市政财局得知情况后,筹资6万元为村里接通了自来水管线。给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发放“连心卡”,下乡干部将这些弱势群体作为帮扶重点,一旦有事儿随叫随到,关系处得跟亲人一样。

  一篇篇《民情日记》,真实记录了下基层党员干部的心路历程:“跑了好几个部门,张奶奶的政策终于得到了落实,很有成就感!”、“今天与同事下乡给结对子村民家锄地,手磨出了血泡,农民创收不容易,我们应给予更多帮助。”、“刘叔今天送来一筐咸鸭蛋,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怎么推辞也不行……”

  “心连心、促和谐”活动开展至今,全市党员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2000余件,解决了一批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遗留难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732个,全市捐助生产生活物资1200余万元,帮助130多人再就业,许多家庭已经实现脱贫。

  丢“官气”接“地气”

  转变作风添活力

  五大连池市行政综合办公大厅内,一位前来办理社保信息采集的农民说:“我常年在外打工,感觉这几年到政府机关办事儿容易多了,效率提高了不说,服务态度也很和气,没挑的!”

  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如果说,开展“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为众多弱势群体救急解难,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那么,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也在付出真心、爱心的过程中,得到了历练与教育,一批干部快速成长起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这种转变,虽然潜移默化,却让人如沐春风。

  首先是思想上的触动。通过下基层接地气,党员干部与百姓近距离接触沟通,了解基层一线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增强了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往日里机关人浮于事的现象不见了,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已然形成。为了方便百姓,开设了便民110服务热线,整合公安、市政执法、交管、供水、供电等部门资源,统一受理求助电话,分类交办,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能。正在印制的便民服务手册,把各部门的服务内容、工作流程、收费标准及联系方式、办结时限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市民服务中心也正在筹建中。

  活动开展以来,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接访,全市广大干部进乡村、进社区,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解决一个难题,增进了一分感情,化解一次矛盾,打开一个心结。随着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逐一解决,群众心气顺了,上访的少了,对党和政府更加信任了。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营造了和谐氛围。特别是招商引资,仅年初以来,就引进项目总投资额18.3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个。滨水新城招商工作已达成意向,一些对外产业、项目招商活动硕果累累。一位外来投资者原本心怀疑虑,当看了五大连池市“心连心,促和谐”的记录片,又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民风民情之后,果断决定在此扎根创业。

  2013年,五大连池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7.6亿元,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6亿元,同比增长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663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9864元,市域经济在全省排名前移了5位……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剑波深有感触地说,实践证明,抓作风建设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前者是基础和保障,通过干部下基层,把党和群众密切焊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五大连池市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创新活动载体,深化活动内容,拓宽活动领域,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继续抓好帮扶困难群体、维护信访稳定、为民办好实事的基础上,把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摆在突出位置,努力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描绘北疆旅游名城的美好蓝图。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4日 11:07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