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解决群众诉求提升政府效能

——德钦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二三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云南省德钦县地处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人口约6.5万多人,有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等13个民族,其中81%为藏族。海拔高差从1900多米到梅里雪山的6740多米,山高谷深,地貌多样,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程中,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教派的山区县,会有哪些因地制宜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实际的成效呢?

  为此,记者近日专程来到这个高原藏区,走进了澜沧江、金沙江边的几个村子。

  梅里雪山下有家为民服务站

  记者首先来到了云岭乡斯农村,该村位于澜沧江边的梅里雪山主峰太子峰山脚下,有7个村民小组,人口1015人。为方便当地村民办事,乡政府在此新“开张”了一家政府常设机构——“为民服务站”。

  当地村民桑吉卓玛告诉记者:“过去到乡里去办事,要跑三五次,碰上停电、人不在,就更麻烦了,路费也要三五百元钱。现在有了服务站,在村里就把事情办了,省力又省钱。”

  据了解,云岭乡有5个行政村,分布于澜沧江两岸,其中太子峰山脚下的斯农村、西当村,是乡里最偏远的两个行政村,距离乡政府71公里。随着近年来各类支农、惠农及民生保障政策的日益增多,村民们前往乡政府申办的各项事务也变得日趋频繁。但受制于交通及各种条件的制约,工作效率不高。农民有怨气,政府有委屈。

  在新建的为民服务站里,常驻在此的副乡长达瓦批楚说:“有了服务站,不光村民们省了钱,政府也提高了工作效能,还节约了不少开支。”

  他介绍,过去村民到乡里办事要跑好几次,可乡里受理了材料之后,要来核实情况,一样也要跑上三五次,吃苦受累不说,也要花不少冤枉钱。现在服务站就在村民家门口,各种情况一目了然,受理和核实都可以一次完成,政府满意,群众受益。

  统计显示,自4月中旬设立为民服务站以来,已受理斯农、西当两村村民农业补贴、医疗报销、特困救济等各项申报事宜36起,其中已完成28起。

  白茫雪山上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家书屋

  红坡村是云岭乡人大主席格达的老家,也是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据他介绍,红坡村共有900多口人,面朝澜沧江,背靠白茫雪山,翻过垭口就可以到金沙江。但是山高路远,经济比较落后,过去大家都靠去白茫雪山挖虫草、松茸挣点钱。近年来在政府的倡导下,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葡萄、药材等经济作物,情况也好转起来。今年,格达又帮村里成立了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村党总支副书记旺墩是村里的葡萄种植能手,他直言:“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发展的难度要比其他地方大得多。不光要有支农惠农的政策扶持,还要靠各级政府的及时指导。”目前,全村已种植葡萄400多亩,药材76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

  走进村委会,记者还意外地发现,在这个海拔3000多米的藏族村子里,居然有一个标准的农家书屋,书屋里还有《农民日报》。旺墩告诉记者,农家书屋和《农民日报》让村民接触到了外面的信息,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封闭的山村从此不再封闭。

  金沙江边有一个生产、环保两不误的傈僳族村

  拖顶傈僳族乡党委余书记对记者坦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群众在各个不同发展时段的、多元的利益诉求,提升政策效能。”他透露,县里在全县的每个行政村开展了一次民情大普查,事无巨细,全面汇总。目前已进行分门别类整理,而后将由县各相关部门认领、完成。

  在傈僳族聚居的腊卡村,村民达瓦卓玛告诉记者:“前几年,村里有人从维西县带了白芸豆回来种,比种粮食收入高,大家很快就都种起来了。”

  但是,白芸豆株高2米,需要搭插杆豆架,一般每亩要用1100杆左右。不仅要有大量的劳力投入,还对当地的森林植被造成较大影响,发展产业陷入两难困境。为此,当地政府筹集了8万多元资金,进行了白芸豆角钢吊线织网种植试验并获得成功。一次投入可用10年,既保护了植被,又降低了成本。而且由于吊线种植改善了作物之间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大幅度地提高了白芸豆的产量。生产与环保两不误,一举多得。

  从插杆种植到吊线种植,突破了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腊卡村16个村民小组中的10个傈僳族小组,1830亩耕地,白芸豆种植面积已达1650亩,成了当地有名的白芸豆种植专业村。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5日 09:50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