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内蒙古兴和县“三个三”工作法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开展“三议”——项目如何实施让群众议

  “修一条贯穿全村的水泥路,好不好?”

  “我是贫困户,没钱,但能出力,行不行?”

  这是兴和县乡党委干部和村党委干部进户征求意见时,一段真实的对话。为了把每个项目实施好,让每位群众得实惠,在项目实施前,兴和县各级干部通过进村入户宣讲,发放相关资料等方式,把初步方案向群众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三议”使项目实施方案达到最佳。

  一是将方案让村“两委”先议,通过“两委”成员结合实际进行评议,提出相关补充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根据“两委”商定结果,对方案进行补充完善,然后交由村民代表议。

  三是对村民代表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交包村乡干部和乡党委集体议,根据评议结果,最终确定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三议”,使群众达到了“三个明确”,即明确了方案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大五号村民赵杰说:“通过‘三议’,咱们也明白了‘十个全覆盖’是咋回事了,也知道该咋办了。”

  落实“三访”——项目的推进让群众参与

  “三个三”工作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三访”,要求干部踏踏实实进群众的门做“家访”。

  一是政策宣传进家门。在每个项目实施前,乡党委抽组政策宣讲队,入地头、上炕头、宣传自治区、市委、县委及乡党委的大政方针和具体实施步骤、打牢群众的思想基础。

  二是调查摸底进家门。“我的院墙也需要改造一下”、“我今年要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希望能为我调一些种子”——面对群众的需求,兴和县乡镇党员干部进入每家每户实地了解,切实做到“两清楚一结合”(清楚该户的经济能力、清楚该户的意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每户具体的实施方案。

  三是签订协议进家门。通过调查商讨,针对每一户村民的实际情况拟定实施方案,乡村两级干部还要进村入户面对面与群众签订协议,做到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以确保农民、村、乡三方满意。

  左一村75岁的村民田兴明老俩口没有生活来源,住了大半辈子的土房已成危房。按照乡里的政策,政府出1.3万元,田兴明出2.6万元,就可以对三间土房进行改造。可是对于老俩口来说,2.6万元确实是个大数目。

  针对实际情况,乡村两级干部走进田兴明家中,面对面询问,了解他的想法。经过沟通,田兴明同意修缮土房,但只要掏1.3万元就行了。现在,田兴明老俩口已经和其他村民一样,住进了修缮一新的砖房。

  据介绍,“三个三”工作法推行以来,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仅团结乡大五号村,就引进种植大户18家,流转土地6000亩,签订甜玉米和甜菜订单5500亩,拆除破旧房40间,整修院墙2万米,硬化道路2.1公里。

  兴和县县委书记王幂生认为,兴和县“三个三”工作法来自于群众,又服务于群众,是土办法,但是接地气,能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推动了工作开展。这种面对面接触、心贴心沟通、实打实服务的转变,切实打牢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根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群干群间的“鱼水之情”。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8日 22:34 来源:新华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