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真心真情真为民——息烽县加强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见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特点在变化,难度在增加。如何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

  2009年起,为加强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息烽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寓管理于服务中,在全县所有乡(镇)、所有村(居)建立群众工作站(室),如同一张“便民网”,为群众提供政策、法律、科技等服务,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方式反映情况,全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效果到底如何?记者近日到永靖镇立碑村、九庄镇和小寨坝镇采访,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记录下基层工作的点点滴滴。

  “公平公正”能服众

  永靖镇立碑村位于县城边,400余户1600人。多数“城边村”给人的感觉难离“脏、乱、差”,立碑村不同,干净,温馨,富裕。

  村委会左侧,一间宽敞的办公室挂着“群众工作室”的牌子。翻看桌上的工作记录簿,里面除登记着到访村民的姓名、事由、电话等外,背面还贴着好几份村民主动写的“检讨”。

  群众工作室由村支书、村主任、调解员、计生专干、远教管理员等“五大员”组成,轮流值班。村支书王荣飞常在这里“坐镇”。

  村民们喜欢直呼他的绰号:“王苗子”、“王婆婆”,或者“支客司”;评价几乎一致——“刀子嘴,豆腐心!”

  “王苗子”、“王婆婆”,指他有主见、有脾气,管事多。“支客司”,是农村婚嫁、丧葬、乔迁等“红白喜事”迎宾宴客的总指挥,威信自然很高。

  有事例可以为证——

  年近8旬的熊全付老两口,不同意儿子熊仕友小两口“卖”地,闹起了矛盾。儿媳砸坏老人的锅碗瓢盆,严重到派出所出警;儿媳觉得公婆让“家丑外扬”,扫了面子,矛盾更大。

  王荣飞把熊仕友夫妇叫到群众工作室“谈话”,儿媳李荣不以为然:“派出所都对我没办法,你能怎样?”经王荣飞一番语重心长的说服教育,小夫妻认识到错误,当面向老人道歉,还写了检讨。家庭风波平息了。

  50岁的聂永碧,以养殖猪牛为主业,人能干,脾气也大。每每放牛,过处满地牛屎,周围的村民要她清扫,聂永碧反唇相讥:“你把牛屁眼封住吧。”乡邻矛盾越来越大。经群众工作站的同志批评教育后,聂永碧认了错,也写了检讨。“都是过去的事了,别老提,我会不好意思。”现在说起来,聂永碧还脸红。

  45岁的村民杨碧学,前段时间,因丈夫哥家建房子,关系尚好的兄弟两家,因房子间距引起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在村干部一番调解下,兄弟妯娌间“化干戈为玉帛”,和好如初。“干部公平,我们口服心服。”杨碧学说。

  王荣飞认为,做基层工作,靠的就是公平公正。对老百姓的合理诉求,要尽量帮助解决;而无理要求、不良行为,就应该说服教育,不能一味将就做“好好先生”。

  王荣飞和他的“五大员”团队不光忙着调解,还轮流值班,为群众“全程代办”多项业务,做到“小事不出村”。有的村民笑着说,很多事情交给群众工作室代办,养成“依赖”了。

  从琐事中解放出来,村民集中精力跑运输、做工程,全村年人均收入已超万元。

  “巴心巴意”才暖人

  九庄镇距息烽县城35公里,是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曾被称为“三多”乡镇,即:困难群众多,遗留问题多,上访百姓多。

  镇政法委书记罗永涛介绍,针对具体情况,九庄镇除在各村(居)设“群众工作室”外,还率先在镇政府设了“民意会客厅”。值班干部坐下来倾听老百姓反映情况。合法合理的,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向上反映;不合法理的,耐心说服教育。

  镇政府办公楼右侧,“群众工作站”的牌子很是显眼。工作站与便民利民政务综合服务中心一起办公,设民政、城建、广电等多部门办事柜台,方便百姓集中办事。

  群众工作站的门口,就是“民意会客厅”。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面摆着饮水机、一张椭圆形木桌和几把木椅。

  “老百姓来办事,看到干部的一张笑脸,听到一句问候,接过一杯热水,就会觉得受到尊重,再坐下来‘摆谈’,心情就平和了。”镇党委书记童洋舰说。

  罗永涛戴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多年的群众工作经历,从一个性格内向的小伙子,磨炼成性格外向、能言善辩的人。他笑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说话、摆谈,“人不变都不行”。 

  罗永涛抱出一摞接待记录簿,一项记录着一件事,包括反映情况人的姓名、住址、电话以及接待人的姓名、接待时间等事项。背面则贴着打印的反馈意见、处理结果。

  九庄居委会的宋老伯,因为多年前其子在工作单位自杀身亡,多次反映情况,希望得到一些补助。从法律上讲,理由并不充分。罗永涛耐心解释和疏导,老人明白了道理。但考虑到宋良才的实际困难,罗永涛通过县和谐基金会为他争取到1万余元补助,解开了老人心里8年多的“疙瘩”。

  鲁仪衙村吴家的儿子因被火车挂伤致死。罗永涛帮着他家请教律师,找准法律依据,全程参与索赔谈判、赔偿兑现。问题得到解决后,吴家夫妇送上锦旗,表达谢意。

  天鹅村组的田忠国在外地打工时,工地放炮被石块击中,虽死里逃生,但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妻子潘辅琴对伤情鉴定结果不认可,对赔偿金额不满意,几次到省政府上访。

  罗永涛给潘辅琴打电话:“你哪儿都不要跑了,先回来,我们镇政府出面,用车带着你去找人,想办法解决问题。”

  罗永涛带着她,找到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在重新鉴定伤情后,又找到施工方,多方坐下来协商,达成了双方认可的赔偿协议,解决了田忠国夫妇的难题。

  “这些登记在册的,是村级群众工作室解决不了、难度较大的个案。”罗永涛说。大部分小纠纷,都通过摆谈、聊天,“摆平了”。

  罗永涛做群众工作,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老百姓来了,笑脸相迎,递上热茶,抚平情绪,然后耐心倾听他们诉说,追问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达自己的同情。”一场龙门阵摆下来,事情解决了大半。

  学会计的罗永涛,通过学习,又获得了法律函授本科文凭,但遇到拿不准的情况,还是要认真上网去查,虚心向律师请教。“处理群众事件,也是提升自己的过程。”罗永涛说。

  “设身处地”情才真

  经过多年发展,昔日纯农业的小寨坝镇摇身一变,成了有8平方公里工业区、4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超3万的工业型小城镇。

  从贵遵高速过息烽站后,公路如同一条分割线,把小寨坝分割成“产城”两区。左边有羊肠小道般的管道、冒着热气的烟囱,那是开磷集团小寨坝生产基地;右边鳞次栉比一排排黄墙红瓦的小洋房,是农民安置新区、产业工人安置新村。

  工业化、城镇化,意味着征地、拆迁。因此,协调好拆迁关系,安顿好失地农民,平衡好各方利益关系,成了小寨坝镇工作的核心和“重头戏”。

  虽然涉及征地拆迁的村寨和农户数量都很大,且土地性质关乎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但在小寨坝,多年未发生一例强拆。

  镇政法委书记黄晓杰介绍,征地拆迁中,仅对农户的补偿方式,就分为“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异地迁建”三种方式,供拆迁户自由选择;

  对适合且愿意在企业打工的村民,经培训后,镇里推荐企业优先录用。目前全镇已有5000多名失地农民,就近进厂当工人;

  失地农民还可根据各自的经济情况,选择参加新农保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60岁的冯忠芬,是从高家坝村搬来的失地农民,去年底缴纳了4.06万元后,如今每月可领到退休金918元。再过几个月,老伴也到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老两口1800多元的养老金,可以衣食无忧。

  据介绍,通过大力宣传,目前小寨坝80%的失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生活得到保障。

  为了协调企业与地方和群众的关系,每个月,开磷集团农村工作部、小寨坝镇政府、息烽工业园区办等相关部门还要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将很多纠纷、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

  今年3月的会议,就解决了因开磷集团管道泄漏,造成排沙村等18户村民的庄稼损失等问题,协商确定,能复耕的,按每亩1500元的青苗费补偿;不能复耕的,按征地费标准征收。因水源被切断,上寨村大干沟组11户人家的部分水田变成了旱土,这一纠纷也在会上协商解决……正是因为重视群众工作,小寨坝镇的企地关系越来越融洽。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5日 13:20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