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好干部要干好事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兼人事司副司长 张世良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而又紧、细而又细、实而又实。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决策部署作出之后,干部就要真抓实干。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衡量自己,认真履职尽责,把干好事当作一种崇高责任、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生追求,做到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首先,要做到想干事。党员干部想不想干事,既是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具体体现,也是事业心、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对党员干部来说,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责任,想干事是愿望所致,也是责任使然。只有保持想干事的愿望和志向,才能保持干好事的激情和动力。中央实施八项规定以来,采取了抓常、抓细、抓实的一系列措施,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抓大不放小,对腐败现象“零容忍”:从严禁公款吃喝,到严禁办公室、车辆超标,再到严禁公款送礼,严禁公款贺卡……制度笼子越编越密,权力篱笆越扎越实,作风管束越来越严,党员干部普遍感到戴上了“紧箍咒”、画上了“护身符”、通上了“高压线”。在“严”字当头的情况下,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按照中央的规定和要求,把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压力转化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动力,以实际行动促进了党风政风的改进,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但是也应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以“制度严了”、“禁令多了”、“监督严了”为借口,宣称“不干事才不会出事”“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抱着“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畏首畏尾、明哲保身、敷衍了事的思想有所滋长。有的自以为是不愿干事,有的得过且过不想干事,有的本领恐慌不会干事,有的拈轻怕重选择干事,有的怕担风险规避干事,有的消极怠工敷衍干事,有的怕担责任不敢干事。所有这些都违背了改作风的初衷。改作风是为了干好事。因此,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筑牢想干事的思想基础,保持干好事的意志激情,做到在其位、想其事、谋其政。

  其次,要做到能干事。党员干部能不能干事,既反映思想理论水平,也体现实践行为能力。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既要具备想干事的愿望和志向,更要具备能干事的素质和能力,否则就会面临“眼高手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甚至造成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的后果。当前,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干事创业的能力。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把理论学习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要坚持学有所思、学有所悟,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和矛盾,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带着问题思考,围绕矛盾思考,联系实际思考,在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与矛盾的思路和方法。要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实践中练就适时之能、顺势之能、任人之能、干事之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着重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要着重提高辨证思维能力,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现实经验和发展趋势,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着重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冲破传统观念的禁锢,解放陈旧思想的桎梏,研究新情况,把握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要着重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善于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着重提高法治思维能力,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用制度管人管权、管钱管事,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着重提高互联网思维能力,运用互联网电子技术和信息资源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务。

  其三,要做到会干事。党员干部会不会干事,既是素质能力的表现,也是方式方法的体现。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想干事是干好事的基础,能干事是干好事的前提,会干事是干好事的关键。同样一件事情,会干与不会干,结果截然不同。“会干事”的人能事半功倍,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会干事”的人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事与愿违,把实事办虚,把好事办糟。因此,党员干部不仅要保持想干事的热情,练就能干事的本领,而且要掌握会干事的方法,做到认识问题有高度、观察问题有宽度、分析问题有深度、解决问题有力度。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根本工作方法。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干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到群众最需要、意见最多、困难和矛盾集中的地方去,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多与群众交流,多向群众请教,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诉、所盼,汲取人民群众的营养、智慧和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古人讲:取上得中,取中得下,这说明把握干事的标准很重要。因此,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坚持高起点筹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不出“废品”、少出“次品”、多出“精品”,干出新业绩,实现新目标。干事前,要搞好调研谋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多干打基础、利长远之事,多干促发展、惠民生之事,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干事中,要搞好组织协调,把握内在规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明确重点、节奏和环节,及时发现新情况、提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干事后,要搞好绩效评估,听一听反映,看一看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其四,要做到敢干事。党员干部敢不敢干事,既是体现其精神追求,也体现其责任担当。要干事就要敢担当。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李克强总理最近指出,中国经济是干出来的,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既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又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克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为官不为和“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了事,推动政策落实取得更大进展。当前,改革处在攻坚期、发展处于转型期,问题处于积累期、矛盾处于凸显期。党员干部要秉持“为官避事平生耻,从政必须有作为”的理念,摒弃自以为是“不愿干”、能力不足“不能干”、脱离群众“不会干”、固步自封“不敢干”的心理,改变安于现状、甘于平庸、囿于陈规、乐于无为的心态,在其位谋其政,敢担当敢作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失职问责,开动脑子、放开胆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应对,以抓铁有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性,以踏石留印的锐气、动真碰硬的勇气,为党为国为民多干事、干好事。

  其五,要做到干成事。党员干部能不能干成事,既是责任担当,也是职责使然,更是形势所迫、发展所系、人民所望。有志者事竟成。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天下之事,皆成于实。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做到说实话、讲真话,重实际、察实情,谋实事、求实效。要说实话、讲真话,说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话,说能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话,说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话。要重实际、察实情,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客观实际,确定符合客观实际、适应发展规律的新观念、新思维,提出推进改革发展、促进稳定和谐的新思路、新对策,探索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新措施、新办法。要谋实事、求实效,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谋划好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事,谋划好事关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事,拿出务实管用的实招,拿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办法和措施,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其六,要做到不出事。党员干部干成事又不出事,既是权力、义务、责任的一种要求,也是党性、党风、党纪的一条底线。权力有任期,清廉无时限。党员干部只有做到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勤政廉政,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干干净净为官,才能确保既干成事又不出事。要按党性原则办事,在干事中讲党性,在原则中干事情,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利益。要按法律法规办事,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治思维,自觉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要按照职责权限办事,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欲,做人要正直、作风要正派、交往要正常、谋利要正当、办事要正规,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职责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不符合党性原则的事不干,不符合职权范围的事不做,不符合法规制度的事不办。当然,不出事不等于不犯错。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干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难免失误犯错。但是,没有理由犯违法违规的错,更不能因为可能失误犯错就不干事情。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既要敢于创新、敢闯敢试,也要允许失误犯错,更要允许改正错误。因此,党员干部既要有不怕犯错、不怕失误的精神,也要有敢于担当、勇于改正的精神,勇于面对和纠正失误犯错之事,并在吸取教训中改进工作。

  党员干部想干事反映的精神状态,能干事体现的素质能力,会干事表现的方式方法,敢干事展示的责任担当,干成事、不出事才是最终目的。每个党员干部只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5日 18:56 来源:新华网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