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更好交流 更好融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双语教育:从教学援疆向培训援疆转变
更好交流 更好融合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熟悉的老歌此刻正由一群戴小花帽穿艾德来斯花裙的维吾尔同胞唱响。他们,不是一个两个,是250个。这是喀什莎车县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们,正在经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

  5月23日,在上海市对口援建的莎车县图文中心9楼上,记者遇到了县双语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中华文化活动周”。活动从19日一早开始,满满当当排了一星期:节目从诗歌朗诵、相声小品到背课文、汉语板书比赛,丰富多彩、有趣而热烈。

  表演者和观众都是学员,老师们当评委。每位学员至少要报名参加3项活动,才算期中考试成绩“合格”,通过班级预选进入复赛、获奖才能拿到“优、良”。这场特殊考试的设计者,是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资深培训师胡根林博士和戴建宁、岳崇岭、倪龙3位援疆老师组成的团队。

  在胡根林们2013年8月到莎车之前,对口援疆教师都是到当地中小学带班任教,这是上海第一批派驻教师培训机构的老师。他们的到来,体现了教育援疆的一个新探索:从教学援疆逐步向培训援疆转变。

  莎车县教师培训中心2012年成立,骨干教师双语培训同时启动,目前已是第三期。每期培训学员250人,全县30个乡镇的中小学和幼儿园40岁以下、有一定汉语基础的教师都可报名申请,经学校预选和中心面试通过后,全脱产封闭学习一年,学费、食宿免费,每天有少量生活补贴。

  不过,对莎车县双语教师培训中心主任艾尔肯·托木尔来说,这还不够:“莎车有一万多名中小学老师。按照计划,到2020年要在中小学普及双语教学,至少要有80%的老师能用双语上课才行,而目前合格的教师还不足3000人。”按目前每年培训250人的速度,10年也只能培养2500名双语教师。

  莎车已是南疆各县双语教师培训的佼佼者。喀什地区居民中,除泽普等少数县市,维吾尔族群众比例都在90%以上,乡村中会说普通话的维吾尔族人凤毛麟角。不会普通话造成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外出就业、脱离贫困的机会大大减少。

  “以前我们援疆的感觉就是造高楼、引项目,其实文化援疆——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来影响人心、团结百姓,更为重要。”来自上海的援疆教师戴建宁说。

  无独有偶,在采访的下一站,记者走进巴楚县政府大楼时,大厅里的一张小黑板上正醒目地写着两行汉语和维语相对照的日常用语。显然,这是在做着公务人员双语培训的努力。

  “不能把双语培训理解成单向的普通话学习。在南疆基层,不懂维吾尔语没法开展工作。”生在四川,却是在和维吾尔伙伴一起玩耍中长大的巴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怡提醒。在南疆新一代年轻人中,像她这样能熟练运用维吾尔语和普通话的基层干部并不太多。

  复旦大学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教授十多年前曾对新疆中小学做过调查,许多学校不仅硬件条件差,语言教学更被忽视。他认为,发展双语教育,关键是要在提高南疆教师综合素质、调动新疆各族人民双语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功夫。

  “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有一天,走在喀什的土地上碰到维族兄弟,我们可以用普通话流利交流;如果有一天,在新疆的维吾尔族汉族年轻人能轻松沟通、相亲相爱……那新疆就会是一片和谐稳定的热土。”在南疆工作近一年后,化学老师戴建宁写下了自己的这个“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6日 06:3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