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陕西铜川:群众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只要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再小也是民生大事,再难也要办好。”铜川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第一书记”、党代表工作室的作用,让基层群众在办事高效优质便捷中感受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曾是群众办事最大的熬煎,办个计生证、批个宅基地,得到镇上、县上跑多个部门,十天半月也不一定能办成。铜川市有的放矢,建起了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机构658个,所有窗口面向群众直接服务,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网式”办公、“一厅式”办结,不仅办理事项的时限压缩50%,而且受理人在接受办理事项时就进入中心电子监察的监督范围,既把行政机关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又避免了“推诿拖拉、吃拿卡要、生冷硬蹭”等“机关病”。农村群众办事路远,铜川市就在各行政村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并把村“两委会”干部和驻村干部确定为代办员,既解放了群众的腿,也实现了服务对象的全覆盖。

5月16日上午,铜川市一运司劳资员郭芳来到市便民服务中心,为单位职工办理退休人员信息变更手续。导引台抽号排队,窗口提交资料,手续很快办结。“过去办手续来回跑好几趟,现在只来一次,几分钟就能办好,确实方便。”郭芳高兴地说。据不完全统计,铜川市便民服务中心自4月21日对外办公以来,共受理市民提交事项1165件,已办结1059件,办结率达91%,其他未能按程序办结的也全部向群众进行了解释说明。

为“后进村”选派“第一书记”,是铜川党建的一大品牌。教育实践活动中,铜川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这一服务形式,让“第一书记”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积极为所驻村出主意、找项目,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解决群众所忧所虑所盼。王益区冯家河村“第一书记”李智确定了“党建领航、科学发展、果业富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投资180万元实施果园滴灌工程,完成苹果绿色无公害认证,把增收致富措施落实到每一户群众。耀州区胡巷村“第一书记”段宏儒,先后争取资金200多万元,改造村级活动场所,整修乡村道路,实施移民搬迁,使全村面貌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目前,全市“第一书记”共为所驻村争取各类项目1100多个,为群众办实事4820多件,涉及资金9700多万元。

发挥“第一书记”作用的同时,铜川市委还将2953名党代表全部编排进94个党代表工作室,完善畅通民意诉求“绿色通道”,让党代表工作室成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印台区党代表工作室开展了“规范化建设”、“为民办实事”、“履职强实效”和“一室一品牌”活动,耀州区党代表工作室推行“3+1+X”走访、“直通车”约谈、“零贻误”包干、“零距离”上门等服务,党代表们纷纷结合自身特长和能力,在农业科技、综治维稳、计划生育、扶贫帮困等方面为村民提供服务。王益区卢康飞个人工作室以“我服务你幸福”为主题,协调解决了老庙沟居委会污水外淤等10余起民事、物业问题,受到了辖区群众的欢迎。据了解,全市各级党代表工作室已累计接待走访党员群众1700人次,征询意见建议655条,提供惠民服务223次。

“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不是铜川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应景行为,而是组织党员干部以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一项长期活动,要求每名干部以记“民情日记”的方式,把老百姓的诉求记录下来,把自己下基层的感受记录下来,形成有意见、有措施的调研报告,真正达到吃透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困的目的。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人空巢、独居问题,铜川市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122个农村幸福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幸福院乡镇、重点村全覆盖。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6日 14:24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