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这门“亲戚”走了四十年

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为安徽和县林业局干部海涛。

  早上不到7点,安徽和县林业局干部海涛就将4棵果树送到了香泉镇徐桥村村民张可田家,交代过“栽种窍门”,不顾雨正大,匆匆赶回相距30里的县城上班。

  从县城到香泉,张可田这个“亲戚”,海涛已走了几十年。

  “比真亲戚还亲”

  “海伯一家真是好人,我们不是亲戚,但比真亲戚还亲。”张可田说。

  张可田今年67岁,他口中的“海伯”,是海涛的父亲海伟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海伟峰到村里蹲点,认识了22岁的孤儿张可怜。

  张可怜的母亲、父亲分别在他5岁、12岁时离世,姐姐被人抱养,村里人给他起名张可怜。海伟峰抽空就到张可怜家看望。“我家几间草屋,又脏又乱,他来帮我洗啊抹啊,给我煮饭,还把我的名字改成了‘张可田’。”晚上海伟峰常和张可田同睡在铺着稻草的土坑上。

  蹲点到期,依依不舍的张可田挑着海伯的行李,送了30多里。“有时间勤到我家跑跑,我也会常来看你。”海伟峰一句话,承诺了几十年。

  “一直当他是我老大哥”

  海伟峰上了年纪,看望张可田的人变成了儿子海涛。

  “村民都说他是我父亲的干儿子,我一直当他是我老大哥。”海涛说,“记得那时我管妈要钱,两块三块她都不肯给,但给可田大哥,五块十块毫不犹豫。”

  张可田夫妻身体一直不好,每年光看病就要花掉三四万元。“我常帮他找活干,自力更生,也好治病。”在海涛一家帮助下,张可田在和县打起各种零工。

  “走动这么多年,我们都觉得很平常、很普通。”在海涛看来,常到张可田家走动,力所能及为大哥解决一些困难,不仅是为了父亲的叮嘱,也是自己的责任。

  “将这门亲戚一直走下去”

  “他不就是我家亲戚吗?”海涛的女儿海玥在石杨镇团委工作,“从我记事起,我就把可田大伯当自己亲大伯,我和爸爸会将这门亲戚一直走下去。”海玥说。

  说起现在马鞍山市正在开展的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走亲戚”活动,海涛觉得特亲切,“‘走亲戚’不是单方面的干部帮群众什么,必须是相融的,这样相互之间都更容易接受,也才能长久走下去。”

  2012年海伟峰去世,张可田正在外打工,心中一直抱憾。为了让子女记住这份情谊,给孙女取名时,他特地用了一个“海”字。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0日 06:15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