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浙江温州市公安局推行“警灯工程”:警灯亮起来 治安好起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警灯亮起来,警察上街来,群防动起来,治安好起来”。温州市公安局实行“警灯工程”,犹如亮起一盏盏驱黑除恶的“明灯”。

  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

  一天晚上8时07分,一名妇女在乐清市柳市镇西潭头村遭遇飞车抢夺,手机等财物被抢。乐清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后,立即指挥各夜间执勤亭点启动路面设卡拦截工作。

  当晚8时20分,在翁垟街道南街村车站“警灯工程”执勤的民警陈正,发现与报警人描述一致的可疑男子驾驶电瓶车经过,当即拦截询问,在后备箱内发现银行卡数张及手机一台。证据面前,该男子不得不承认了抢夺行为。从接到报案到抓获犯罪嫌疑人,只用了13分钟。

  哪里有安全隐患、哪里治安复杂、哪里容易发案,就在哪里设置执勤亭点。温州警方在全市城乡新设435处公安夜间执勤亭点和1820处全天候治安联防岗亭。

  但警力相对紧张,矛盾如何解决?温州市公安局将2600多名来自市、县两级局机关的民警投入执勤巡防体系。各级公安机关警力必须参加夜间亭点巡逻执勤,机关民警一般每10天轮值一次,每次执勤不少于4小时。

  “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鹿城区公安分局所有警车(包括摩托车、自行车等),上路一律开启警灯;分局所有外设和分设机构、社区警务室、治安岗亭,确保24小时警灯正常闪烁。

  “警灯工程”岗亭在受理大众报警、投诉和求助的同时,还发挥了社区警务和便民服务功能。许多设在学校、医院、企业和住宅小区门口的岗亭,还配置地图、雨伞、急救药箱、手机充电器等便民设施。

  温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黄宝坤说:“开展‘警灯工程’,以整合社会防范资源为手段,以屯警街面为抓点,推进和深化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真正提高治安防控水平,为全市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2013年,温州市“警灯工程”执勤时段的刑事接警数同比下降28.1%,治安接警数同比下降16.7%,通过“警灯工程”现场调解纠纷9000余起。

  路面有监控,空中有巡查

  一天中午,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五路,钱先生停在路边的车车窗被砸,车内价值2万多元的东西被盗。

  接警后,海城派出所迅速展开侦查。通过视频监控察看,很快发现目标:海工大道上两名骑摩托车的男子形迹可疑。他们迅速将两男子的照片通过微信发送至路面警力,指令各巡防警力向外发散巡查。下午4时多,两男子被巡逻人员抓获。

  一起盗窃案发案后5小时便被侦破,得益于派出所视频侦查、信息研判、指挥调度“三室合一”的高效运作。

  目前,温州市公安机关已完成148个派出所的“三室合一”建设,实现了情报信息可视化、视频信息情报化、指挥调度扁平化,并做好与110接处警、专业巡逻、村居联防等力量的对接。

  温州公安机关还推出了“四维一体”的全新巡防体系,即专业巡处、便衣训控、视频巡查、社区巡防为一体,建立“路面有监控、空中有巡查”的立体式巡控网络,形成“视频监控全覆盖巡查、专业接处警寻处结合、便衣别动队布点守候、群防群治星状布点守望”的工作模式。

  既有微信群,又有巡逻队

  每天晚上7时,在鹿城区滨江街道蒲鞋市社区,“警灯工程之家”微信群就开始热闹起来。微信群成员有街道书记、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和义务巡逻队员等,每天发布案件预警、防范常识,实施每日巡防工作微信群签到制度。

  为全力打造“指尖上的警务”新平台,市公安局先后建立了“平安温州”微博和微信群。目前,交管、派出所、出入境等部门的办事功能都已“上线”,市民可在手机上实现微信处理轻微交通事故、临时居住证等在线办理。

  治安环境好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了。鹿城区滨江街道青园社区有一个120余人的义务治安巡逻队,以党员为骨干,由居委会、业委会与志愿者等人组成。巡逻队24小时值班,分批轮班,每天安排7人和干警、协警一起巡逻,还承担了社区的交通疏导、隐患排查、纠纷调解等工作。

  2013年,温州侵财类案件发案总量得到明显控制,其中刑事盗窃案件同比下降18.6%,入户盗窃案件同比下降25.5%。随之而来的是,温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知晓率、参与率均较上年有明显提升,创下平安建设“三率”调查以来的最好水平。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1日 04:1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