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问题入库 服务入户 真情入心——安康市汉滨区打造群众工作体系实践报告之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在成功打造四级便民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创新建立区、镇、村三级“问题库”,形成“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回收问题”的运行机制,实施群众问题从“挂号”到“销号”的办理,实现了服务群众从被动到主动的深刻转变。

  发现问题——主动出击排查矛盾

  2013年11月5日,星期二,晏坝镇竹园村党支部书记董贤财一大早就准时赶到村便民服务站,和驻村干部许长林一起开始了每周一次的集中办公,把群众反映的事项,详细登记在“民情日志”上,接下来的几天,他们爬坡下沟跑遍全村,对群众反映问题逐一核实,同时对以往“问题库”中的交办事项进行矛盾排查,并记下群众更多的诉求。

  为使服务群众更深更细更主动,汉滨区从2012年开始创新建立了一个便于各级党委、政府及时掌握民情民意的“信息库”,将服务群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映到各级决策层的手里。

  实践中,该区每年开展群众矛盾大排查工作,从中心户长到区上主要领导,数千名党员干部人手一份“民情日志”,走村入户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与群众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建立起详实的问题档案。

  梳理问题——分析研判落实责任

  千头万绪的群众问题通过不断摸排,源源不断地送到各级领导案头——谁来协调、谁来办理?

  在搭建群众工作体系过程中,汉滨区彻底改变以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应付模式,要求各级党组织严格实行“党委定期分析研判群众工作制度”,认真梳理研判摸排出来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基层进行“初诊”,断定其属于哪个层级;同时,对“两代一委”的议案、提案、建议和上级批转事项的落实情况逐一拿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实施专人专案、跟踪督办,实现问题再多、思路不乱。

  解决问题——对症下药化解矛盾

  所有问题找出来、分下去,最终目的是要妥善解决,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2012年5月初,汉滨区级“问题库”中,一件群众诉求引起关注:大河镇流芳村村民陈友英6岁的儿子不幸身患白血病,因家庭贫困请求政府救助。这件事引起了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勇的高度重视,他亲自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拿出解决方案:在一个月内,流芳村负责病人及其家属的思想疏导和日常生活照顾;大河镇负责争取农村医疗救助政策,同时向主治医院申请医疗费用减免;民政部门在农村低保和大病救助政策上给予最大倾斜;卫生部门以“直通车”方式快速为其核报;宣传、妇联、团委等部门号召社会各界为其迅速捐助一万多元……如今,看着病情日渐好转的儿子,已被镇上安排到鞋厂上班的陈友英逢人就说:“是党和政府的真情帮助,给了我们重生的希望!”

  汉滨区把解决问题作为“三级问题库”的重中之重。对一般性问题,经本级群众工作机构分析审查后,直接批转至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要求限时办结;对较复杂的问题,提交本级群众工作联席会,制定方案限时解决;超出职权范围的重大问题提交本级党委直至区委常委会专题解决。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汉滨要求各级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必须和当事群众对接,通过走访调查、交流座谈、召开群众会议等形式,广泛听取民意,认真核实真伪。

  回收问题——分类归纳积累经验

  翻开汉滨区张滩镇2014年3月“回收站”中的一页,一段建议跃然纸上:“从双井村杨孝明等人仅口头承诺,无书面协议而造成邻里纠纷可以看出,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建议司法所、派出所强化农村‘普法’工作,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责任人:尚照军。”

  这是汉滨区对已办结群众问题实行“回收处理”做法的缩影。以前,只要问题办结就“皆大欢喜”。而汉滨区却再出新招,通过建立群众问题“回收站”,对已办结群众问题进行分类“回收”—党建、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医疗救助……每个办结问题由责任人认真总结,分析此类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预防措施;同时,各级群众工作机构还对回收问题逐件进行跟踪回访销号,对回访中解决不到位、不彻底的,责成承办单位及责任干部限期完善,力求最大程度满足群众需求,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实施群众工作“三级问题库”制度以来,汉滨累计对接群众近54万人次,化解群众矛盾8389件,其中村级“问题库”5107件、镇级“问题库”3191件、区级“问题库”91件,办结率均达80%以上。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3日 13:29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