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真批评就不是“麻辣烫”

吴林红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场场专题民主生活会“辣味十足”,令人精神一振。但个别民主生活会沦为多次彩排后的“完美话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组织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重要内容。有无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检验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高低。前有中央垂范,会上领导坐镇,全程督导把关,各地党员干部自然不敢懈怠。会上当面锣、对面鼓,许多同志自我批评“怕不辣”,相互批评“不怕辣”,在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中收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党员干部普遍反映,这是“多年来没有过的”,不愧为富有成效的党内生活锻炼。

  当然,也有少数民主生活会不尽如人意。比如,自我批评一说就是“学习不系统”“调研不深入”“有急躁情绪”等共性问题;相互批评说来说去就是 “不够重视”“脾气太大”“爱讲面子”等场面话。有人总结出其中“规律”,“有特权思想”的是“一把手”,“二把手”选择“缺乏担当”,年轻干部“年轻气盛”,快退休的“不思进取”,等等。一些媒体还梳理出了政绩观偏差、脾气太大、为官不为等“高频词”。乍一看,这些词都有“辣味”,细嚼就发现不过是“别人嚼过的馍”,一堆新的空话套话。如此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见人见事,没到筋到骨,难免有“作秀”嫌疑。

  没有认真的批评,就没有真正的“辣味”。“麻辣烫”现象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思想上怕“辣”,“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没面子”,有的干部硬着头皮披挂上阵,往往只是虚晃一枪,说些貌似有“辣味”、其实无伤害的套话;二是制度不够“辣”,少数地方督导检查不到位、考核评价不认真、责任追究不落实,个别干部事先交了底,会上有“默契”,批评再尖锐,说过就算了,听过就完了,没有人当真。对此,群众有理由担心,少数人辣在嘴上、红在脸上、说在会上,结果不了了之。如此一来,专题民主生活会就会沦为一场集体“麻辣烫”,在“辣味”中走过场。

  真正的批评不是“麻辣烫”。 “麻辣烫”只能烫在嘴上,触不到灵魂。只有以“三严三实”为标尺,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理想效果。会前要精心准备,查摆问题全面深刻,有真材实料的“辣味”;会上要坦诚交流,火辣批评一针见血,从嘴上“辣”到心里。当然,批评不是目的,“辣味”不是调料,说到就要做到。面对“辣味”逼出来的作风问题,党员干部既要敢认账,又要真埋单,不能虎头蛇尾。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把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纳入干部考察和年度考核,作为评价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要依据,以“辣”的制度保障健康批评常态化,以“辣”的执行保障改进作风长效化。唯其如此,一时之“辣”才能变成长久之功,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以实效取信于民。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4日 11:24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