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贵州余庆:“五到村组五进家”精准传递党的声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州省余庆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入手,及时准确全面地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

创新载体:五个送进家

  政策理论送进家。围绕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各级党代会精神及重要决策部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涉农助农政策法规、产业扶持政策等内容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帮助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领会精神、吃透政策,实现重要精神、重要工作、重要信息及时有效传达。全县常年组织10支宣讲团,深入镇村举办政策精神宣讲会;组织了46支文艺宣传队,不定期深入村组,采取山歌、快板、花灯、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全覆盖的优势,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专家或部门领导到村组为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政策宣讲,每年受教育群众达15万人次,达到了政策理论“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普法教育送进家。采取开展法律服务热线、建立手机短信平台、开辟法制专栏、制作宣传展板、开设法制讲座等方式,大力开展与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婚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知识教育宣传,做到普法教育常抓不懈。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每年开展大型集中法制宣传150余场次,张贴宣传挂图1900余幅,发放宣传资料30余万份,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5000余人次,达到了预期效果。“以和为贵,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

  文明新风送进家。大兴礼仪美德、移风易俗、晚婚晚育、忠孝爱诚信等文明之风,大力培育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浓厚的文明新风氛围。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诚信家庭等评选活动,评选“孝亲敬老好儿女”、“好儿媳”、“好婆婆”活动,推动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大力整治滥办酒席风,广泛开展婚事新办、丧事三天吉葬等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和清洁工程,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全力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全县现已建成示范点829个,加上其他散居户建设,农村受益人口总计24.5万人,覆盖率达94%。

  道德规范送进家。开设道德讲堂,大力宣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基本道德规范。采取列举鲜活事例,进行典型剖析,运用群众文艺形式传唱道德模范等典型,激发公民参与道德建设的热情,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道德观念转化为群众的自身修养,把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评选了27位“五心教育”道德模范,选择了9名成员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乡村、学校和单位,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模范道德事迹感动身边的百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精心编排打造了“五心魂.中国梦”的大型道德剧,在全县单位、社区、校园进行巡回演出50余场次,2万多人深受教育。“五心教育”走上中宣部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松烟镇大张旗鼓的表彰了66名各条工作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构建精神高地,蓄积发展正能量。

  文化惠民送进家。充分利用文化广场、镇村文化站、民间文化组织或队伍,开展“激情广场·和谐余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舞动金秋”等主题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组织干部群众唱响红色经典歌曲,增强广大干群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建立了86个农家书屋、663个村寨图书室,280个农村文化小广场,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三下乡”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和健康素质,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保障:五个到村组

  领导干部联系到村,政策宣讲到组。出台领导干部联系村工作制度,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副书记5名同志分别带队,组建5个集团挂帮工作组,每名领导干部负责联系1个村居工作,每月到联系村宣传政策、调研指导和帮助工作不少于2天。推行“乡镇领导挂牌”管理村居,实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站所,对联系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组织建设和社会稳定负责,帮助村民组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政策理论水平相对较高的优势,在摆龙门阵、院坝会和田坎会中,当好国家政策的宣讲员,把党的方针政策和精神,政府出台的低保、医保、教育及抽象化的法律法规“翻译”成老百姓的家常话,用拉家常的语气传达到基层,增强政策宣讲的生动性,让政策宣讲贴近实际、接近地气,让群众通俗易懂、入脑入心。

  县直部门帮扶到村,干部驻点到组。全面落实机关单位挂帮村制度,明确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挂帮村工作第一责任人,县直单位年度考核与挂帮联系村年度考核、综合排名挂钩,做到同考核、同评比。建立健全部门领导班子和村支两委联系会议制度,明确全县78个县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带股室,定期研究挂帮联系村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挂帮村拟定五年发展规划,协调落实发展项目,改善发展环境,切实帮助基层办实事、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同时,根据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需要,选派180余名机关干部直接到村民组驻点工作,担任“名誉组长”或“社区网格长”,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的基础上,调纠纷、办实事、促发展、保稳定,服务基层和群众。

  法治干部任职到村,普法宣传到组。从政法部门选派69名熟悉法律法规的干部担任村委会法制副主任,到田间地头、堂屋院坝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农村适用法律法规,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提高群众法制意识,使群众能够真正知法懂法,遵纪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三级服务网络,建设普法站点355个,通过发放法律书籍、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开设法制讲座、组织法律咨询服务等法制惠民活动,组织广大政法干部“访千户、进万家”,切实了解农民的需求,广泛普及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急需的村民自治、土地流转、农业生产、婚姻家庭、进城务工、交通安全以及纠纷救济解决等农村常用法律知识,实现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全覆盖,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知晓率。

  机关干部派驻到村,将责任包保到组。从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国家干部驻村工作,直接将工作责任包保到组,承担起农村党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宣传服务工作,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实现下派国家干部与农村干部在思想观念、专业特长、工作方法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效应。健全下派干部工作在村、生活在村、考核在村的“三在村”工作制度,加强对下派干部的管理和服务,确保其下得去、驻得住、能工作、有实效。目前,全县69个村(社区)三委班子,全部由机关干部、农村干部各3-5名组成,平均每个村(社区)驻有机关干部4名。同时,全面施行下派干部包片到组工作机制,即下派国家干部走乡串户深入群众,包片进组开展工作,下派干部在驻村工作期间,与原单位工作全脱钩,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驻村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下派干部宣传员、服务员、信息员、联络员和维稳员的作用,真正做到传民情、汇民意、纾民困、助民富。

  宣传网络覆盖到村,将触角延伸到组。在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远教管理员等村组一线干部中选拔优秀人才,在全县建立起170余人的村居宣传队伍,经集中培训后持证上岗,担任政策理论宣讲员、新闻报道通讯员和乡风文明宣传员。夯实阅报橱窗、文化墙、农家书屋等传统宣传阵地,让广大群众能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及惠民政策,用先进的政策知识武装群众“头脑”。通过文艺宣传进村组、电影宣传进村组、科普轻骑兵宣传进村组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乡村巡回宣传,扩大村民的知识面,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给农民带去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依托远程教育平台点多面广的优势,借力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村村通、手机报、一信通、乡村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即时性宣传渠道,实时发布工作动态,增强宣传工作合力,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格局,搭起干群沟通的桥梁,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拓展宣传纵深影响,实现村组宣传多形式全覆盖。

主要成效

  融洽了干群关系。通过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当好政策“扩音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将党的精神、法律法规、强农惠农政策、社会民生保障及国际国内形势等政策法规形势向广大群众进行有效传达和解读,根据群众的需要选定宣传内容、制定宣传材料、排练宣传节目,说群众话、讲群众事、诉群众情,得到群众的热切回应和广泛肯定,凝聚了党心民心,融洽了干群关系。

  提高了群众素质。通过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让广大群众全面准确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实现重要精神、重要工作、重要信息的有效传达,较好地提高了群众学法律、用法律,学政策、用政策,学形势、知形势的能力,使广大群众对党感情进一步加深,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响应党的号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内生动力,把基层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大局上来,形成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形成了发展活力。通过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重要决策部署得到迅速、全面、正确的贯彻落实,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了,心中的郁结顺畅了,更加增强了群众的发展意愿,原来政府单独干现在大家齐心干,原来群众反对干现在群众热心干,项目建设、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中心工作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入。

  维护了社会稳定。 通过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在全县上下宣传了政策法规,弘扬了社会正气,凝聚了发展力量,规范了道德行为,营造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浓厚社会氛围,维护了社会稳定,消除了社会不和谐因素,化解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形成了昂扬奋进、和谐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如今,在农村广大人民群众中,愚昧无知的少了,关心政策的多了;违法乱纪的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遇事比家族势力的少了,相互礼让和谐共赢的多了。

体会与启示

  必须贴近民心,党的声音才最“亲”。“党的声音进万家”是一项战略工程,只有用党的理论、用先进的知识将人民群众武装起来,才能获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力量。同时,这又是一项长期、具体的工作,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基层基础做起。要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深入群众,贴近民心,知道群众喜好什么,厌恶什么,不能老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要用贴近群众的传播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就能真真让党的声音深入民心。

  必须扎根民众,党的声音才更“实”。党的各种政策既来源于基层,最后又要扎根于群众,落实到基层,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深刻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支持、所拥护。宣传工作也必须因势利导,要将本职工作与“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结合起来,深入群众,回应群众需要,解决群众难题,用实际行动营造良好宣传环境。宣传内容必须反映群众需要、回应群众关切,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就能有力推动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

  必须依靠民力,党的声音才更“强”。群众既是活动的受益者,也应该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要吸引群众普遍参与,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作用,吸收基层党员干部、村干部、族老等成为宣讲员,充分发挥民间花灯队、老年艺术团体、书画协会等文艺组织的宣传作用,使党的声音在群众的文化生活中沁润,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吸收,就能使党的声音更加广泛的为群众所接纳。

  (贵州省余庆县基层党建云平台供稿 余组)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5日 18:1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