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青海力推基层党建再上新台阶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强化“四个结合”
青海力推基层党建再上新台阶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青海省紧紧抓住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把坚持走群众路线与党员干部入乡驻村进社区工作结合起来,把深入查找“四风”突出问题与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结合起来,把建章立制与从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开展活动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借力共行、互促共进,下大力气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形成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不断铸造时代需要的先锋队伍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青海省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主线,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着力夯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队伍根基。

  自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就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分层分类、压茬推进,通过省委理论中心组带头学、省管干部专题培训学、县(处)级干部分期分批轮训学,率先掀起学习讲话精神热潮。与此同时,省委还配合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西宁召开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交流会,为全省上下准确把握讲话精神实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把讲话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作为必学内容,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地学、反复地学,引导党员干部深下去、拓展开,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轮训覆盖面达到98%以上。一些地方还采取青海评弦、三句半、快板书等形式,用“青海话”讲大道理,把讲话精神传递到了“神经末梢”。

  在加强理论武装的基础上,针对党员队伍中农牧民党员占比偏低的实际,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激活源头、提高质量,有效破解了农牧民党员发展工作中的难题。针对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农牧区“空心化”的问题,引导基层党组织综合运用群众推荐、群团推优、从维稳一线和急难险重工作中推荐等方法,主动发现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为党员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海东市乐都区推行“双推双选”制度,先由“群众推、党员推”选出优秀村民,再从优秀村民中培养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使全区推出优秀村民4159名,从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981名,选拔村级后备干部1092名。针对以往工作“重发展、轻培养”等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果洛州推行入党积极分子短期集中培训制度,由各县委组织部分批次统筹安排县乡党校开展专题培训,强化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理想信念教育,纠正一些积极分子思想上的模糊认识,端正入党动机。针对农牧民党员发展中容易出现的“宗族式”、“亲友圈”等问题,进一步细化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加大乡镇党委的监督责任。海北州规定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始,据实对党员发展各环节情况进行记录;对拟转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和拟转为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采取全体党员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按照谁介绍谁负责,谁培养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发展党员工作有序推进。

  把坚持走群众路线与党员干部入乡驻村进社区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在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青海省坚持“自身努力”和“外围助力”两条腿走路,以全力推行阵地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维稳机制化、活动经常化、党建区域化和服务型党组织的“五化一型”为自身建设基础,以干部入乡驻村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为帮扶助力载体,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省委及时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确定服务载体,使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各地各单位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反“四风”、转作风、增活力、惠民生的创新之举,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牌,深化服务实效。西宁市围绕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工作,总结提炼了城东区互助中路社区党工委“民心桥、户联网”、城中区人民街党工委“12550服务在人民”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海北州直机关开展“访民情七日行、办实事二百件”活动,从州直机关抽调101名干部,深入到全州101个村,走访600户,征求涉及人畜饮水、道路交通、民政救济等12个方面182条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51项困难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力量,切实提高服务能力,结合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和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工作,组织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从全省抽调9079名干部进驻3816个基层单位和寺院开展帮扶和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工作,其中3804名干部进驻634个问题村、贫困村、后进村开展长期帮扶,并向每个进驻村配套下拨50万元帮扶项目资金,重点解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影响稳定的隐患多、政策落实不到位、贫困问题突出等问题,不断引导入乡驻村干部争当政策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级发展助推员、农牧民群众服务员、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员。所有入乡驻村党员的组织关系将全部转入入驻乡村党组织,接受当地党组织的管理,参加所在党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各地驻村工作组与入驻村组建联合党支部467个,并区分不同情况选优配强联合党支部负责人。

  在加强基层农牧区力量的同时,扎实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省委常委全员带头、率先示范,组工干部以身作则、先下一步,带动全省在职党员纷纷走进所在社区报到,与群众交朋友,通过“心愿灯笼”、“心愿果”、“爱心墙”、“心愿树”、“爱心交换站”等载体,逐步建立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在职党员接单的服务机制,不断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9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占全省在职党员总数的32.7%,认领服务岗位4053个(次),完成服务项目2211个(次),累计投入资金355.7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228件。

  把深入查找“四风”突出问题与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结合起来,着力夯实民族地区执政基础

  根据中央有关要求,及时制定下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专项行动的通知》,扎实开展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专项行动,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目前,全省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23个,占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73%;整顿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26个,占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的93%。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列题找弱点,明确整顿方向。通过座谈走访、征求意见、群众测评等多种方式,对全省村、社区党组织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共排查出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443个、社区党组织28个,分别占全省农村牧区、社区基层党组织总数的10.64%和6.73%。在此基础上,逐一建立台账,列出共性和个性问题,根据问题表现、产生原因等进行归类,并采取“一支部一方案”的方式,对软弱涣散村(社区)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海东市平安县从村级财务管理入手,开展村集体“三资”情况清查工作,对近三年的所有村级资产、资源、资金进行全面摸底,增强了软弱涣散村“三资”管理透明度。坚持入题抓重点,集中力量强基础。选配村党组织书记123名,社区党支部书记6名。对暂时没有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通过下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的形式,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全省从县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乡镇机关选派109名优秀干部担任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坚持履职能力和发展能力两手抓,采取分级分类举办软弱涣散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示范培训和全员轮训等方式,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整顿工作以来,全省共培训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书记469名,举办各类基层干部培训班200多期。坚持破题攻难点,有的放矢抓整顿。实施“州县班子成员定点联系,联能部门定点帮扶,乡镇党委定点包村”三级联动责任制,全省434名州市、县区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帮扶指导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转化;各市(州)、县(区)职能部门组成216个专项工作组,进村(社区)定点开展专项整治;乡镇组建307个工作组,蹲点制定具体措施,帮助、指导和督促软弱涣散村开展整顿工作,形成了全省上下齐抓共管、协同促改的良好工作格局。

  把建章立制与从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教育实践活动伊始,该省就把开展活动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有力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坚持把落实“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作为从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中之重,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令浚专门致信市、县委书记,要求切实履行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年初召开的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改进州县乡党委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方式,全面开展对上和对下“双向”述职活动。为深入推进州县乡党委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的落实,及时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2014年度州县乡党委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的通知》,明确要求在活动期间,按照自下而上、逐级述职的方式,州县乡党委书记就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行专项述职。在坚持对上述职接受评价的同时,开展对下述职接受评议,增加各级党代表、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代表评议权重,并适时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观摩活动。为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组织部长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制定了《关于建立市州委组织部长向省委组织部部务会专题述职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专题述职的原则、主题、具体方式和程序,力争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形成持续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7日 15:1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