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四川省推行干部分类“走基层”实现群众工作全覆盖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332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四川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探索推行干部分类“走基层”,在农村实行“台账工作法”,在社区开展机关党组织、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在地震灾区和藏区“结对认亲”,实现群众工作全覆盖,逐步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在农村推出“台账工作法”精细为民服务

  针对农村各种矛盾比较复杂、社会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的情况,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推出如实建账—限时结账—公开晒账的“台账工作法”,全省共建立台账近10万本,登记各类问题近50万个,已解决20余万个。

  如实建账,让干部服务群众有了“明细表”。在“台账工作法”发源地德阳市中江县,石垭子村支部书记田明阔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三本厚厚的台账,里面分门别类地登记了村民们的各种民生诉求。他说:“以前,工作中对村民反映的事常有遗漏。现在村干部每周、每月做什么,哪些事需要立即办理、效果如何,台账上都记得清清楚楚。”

  限期结账,让干部服务群众有了“时间表”。凉山州会东县柏岩乡柏岩村村民沈加寿在台账本上申报计划生育特别扶助资金,没想到3天后乡里就安排他进行鉴定确诊,还有人电话回访。

  公开晒账,让干部服务群众有了“打分表”。各地建立健全“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社会评价机制,及时将建账问题办理情况向社会公布,采取党员群众代表质询、委托第三方测评等方式,主动邀请群众参与、监督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并及时对成效进行评议,对群众不满意的限期整改。

  在社区实行“双报到”服务到群众家门口

  省里要求各级机关党组织到单位所在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实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回应和解决社区群众的诉求。目前,该省党员干部帮助社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的情景随处可见。

  在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县公安局法制室党支部认真践行定期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知识宣讲和法律咨询服务的承诺,正组织全体党员为群众面对面讲解如何搞好治安防范,减少、避免人身财产损失等法律常识。

  在达州市团包梁社区,数十名达州市委组织部的党员干部正在帮助打扫街道。社区居民杨雪松说:“我们小区对面就是火车站,人多货杂,街道卫生最让我们头疼了。党员‘义工队’来了后,不仅帮我们搞卫生,还经常帮我们检查自来水表、煤气阀门呢!”

  在全省各级机关特别是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普遍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和优势,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党员义工队”等,深入社区和居民院落开展形式多样的上门服务。

  据了解,四川省已将“双报到”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范畴,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党员民主评议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在地震灾区和藏区“结对认亲”暖人心

  在地震灾区和藏区,通过党员干部联村、包片、帮户等形式“结对认亲”,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帮助灾区重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760个地震重灾村,捐款捐物3400多万元,新修或维修道路540多公里、桥梁450座、饮水工程166个,并先后派出技术指导队伍94支800多人,开展技能培训7100余人次。

  结对走访“亲戚”。甘孜藏族自治州组织全州5万多名干部职工与20万多户农牧民结对认亲,做到有重病住院必访、有子女辍学或待业必访、有意外灾害必访、有家人去世必访、有思想异常必访、有重大节日必访,进村入户走访“亲戚”93万户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1万余起。

  对口帮扶发展。把藏区作为锤炼干部的重要阵地,今年以来,援助民族地区干部人才共参与重大项目建设700多个,签订合作协议300多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7200多个,有力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四川省坚持每年集中开展分类“走基层”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等群众上门为主动进群众家门,逐步搭建起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实现了群众工作的制度化、长效化,把党和政府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目前,全省300多万名党员干部共走访、帮扶群众720多万户,解决民生问题近40万个。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30日 16:31 来源: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