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人民日报评论员:一鼓作气 防止前紧后松

——一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按计划,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善始善终加强领导和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并经得起历史检验。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足球比赛中,最后15分钟往往进球最多,原因就是防守松了劲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这样,越往后需要整改的问题就越集中,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兑现承诺的期望值就越高。“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一鼓作气,防止前紧后松。

  当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处在关键阶段,特别需要防止松懈情绪抬头。不能认为主要动作进行得差不多了,红红脸、出出汗都经历过了,就产生松劲情绪和疲劳感。群众提的意见丢在一边,查摆出的问题束之高阁,只想着活动结束时写总结、搞材料了,像这样在中途掉了链子,只会让之前的努力打水漂。

  “一篙松劲退千寻”。要是提意见热热闹闹、做整改冷冷清清,写材料洋洋洒洒、抓落实拖拖沓沓,群众怎么会点赞?其实,无论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还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最后都要落到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上,这个“尾巴”一定得翘起来。否则,学习有什么意义?问题怎么能解决?可以说,党员干部能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事关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成败,事关能不能以作风改进取信于民。

  前面的事做得再好,也不能代替后续的工作。防止活动前紧后松,要体现在工作指导上,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结合进日常工作中。各级领导小组要成为“定位仪”,切实加强指导督查,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各地方各单位领导班子要争当“火车头”,结合各自情况建章立制,发力跑好最后这一棒;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成为“动车组”,明确方向认真整改,让活动成果内化于心、外现于行。只有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坚持思想不疲、劲头不松、措施不软,才能确保收尾阶段不打折扣、不缩水分、不偷工减料。

  “事贵善始,尤当善终”。教育实践活动之要,在标准不变、一鼓作气,在前后相继、久久为功。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接着一环抓,就一定能取得响当当、硬邦邦的实在成效,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9日 04:4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