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贵州遵义县两万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双亲”

获全国“群众工作典型案例”二等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今年4月,贵州省遵义县开展的“结双亲”活动荣获全国“群众工作典型案例”二等奖,并入选延安干部学院教材。

  自2009年以来,遵义县针对小城镇大农村、社会矛盾交织、干群关系疏远等突出问题,创新开展了“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干部当亲人”的“双亲”活动。

  结“特殊亲”贴近信访群众,结“远亲”走进山区群众,结“困难亲”帮扶贫困群体,结“老亲”关怀孤寡老人,结“娃娃亲”关爱留守儿童。遵义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曾瑜说:“结双亲”进一步密切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成为干部接地气、党群心连心、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活动开展至今,全县党员干部18000多人,共结“远亲”、“困难亲”、“老亲”、“娃娃亲”、“特殊亲”等19831对。全县党员干部走访群众20多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700多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000多个,落实帮扶资金6300多万元。

  拿真心换百姓实意
  “结双亲”不蜻蜓点水走过场

  30年的老上访户承诺不再上访了,这事震惊了整个龙堰村。

  喇叭镇龙堰村陈湘云(化名),1983年从外地嫁到龙堰村,因未能分到土地连年上访。多年间,县、乡、村历任干部,都有过到省城接她的经历。真正解开她“心结”的人是镇综治办干部徐国琴。

  “昏暗的屋子,老木顶房,旧家具,最值钱的就是那台90年代的电视机。”徐国琴说,“当时,我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帮她做点什么,否则张不开口提‘结双亲’。”从那天起,徐国琴经常到陈湘云的打工地走访,期间还通过协调,将她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补助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

  结果,在徐国琴第一次提出“结亲”时,陈湘云竟然激动地哭了,“以前是我去找干部解决事情,现在是干部主动登门帮我。小徐,你是真心的,这个亲俺认了。”

  “‘结双亲’说来容易做成难,‘蜻蜓点水’式地走一趟、聊几句,非但结不成亲,还会遭百姓反感。因此,必须融入民情实际,与百姓以心易心。干部下访‘结特殊亲’,在消除隔阂的过程中,增进感情、化解矛盾、赢得民心。”遵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志永说。据统计,该县通过各级干部结“特殊亲”,使全县信访总量梯次下降了5.8%。

  感同身受百姓之需
  “换位思考”中审视提升工作

  2011年,泮水中学教师贾登崇上课期间发现学生小豪上课总是无精打采。他了解到,原来小豪的父母外出打工,留下他和妹妹由远房亲戚照顾,但亲戚经常出差,两个孩子长期无人照料。

  贾登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便与爱人商量,将两个孩子接到自己家中照料,“那时候,想的就是别让孩子们饿着,再就是弥补亲情缺失,别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荒废了学业。”

  贾登崇这一坚持就是3年。今年年初,孩子父母回家到学校表示感谢,才终让此事见诸报端。

  无独有偶,派驻最远乡镇马蹄镇的干部李明,去之前谁也不认识,帮助当地群众打了两口水井后,现在村民们路上遇见他,都会招呼他到家中坐坐,有事情也都愿意找他商量。

  “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这样与群众才不陌生。站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与群众感同身受。”遵义县委副书记罗仕国介绍说,“‘结双亲’让基层干部摒弃官僚作风,在‘接地气’过程中审视工作不足,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办急事。”

  引领平安发展之路
  “授致富经”还清亏欠良心债

  为了给李桂英老大娘修建新房,遵义县南白镇的个体户们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就凑够了5万元。一位砖场老板当即承诺全部的用砖和板材,“这几年,镇里给咱们争取很多优惠政策,生意越来越好,现在能帮有困难的人一把,也算尽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吧。”

  2013年年底,南白镇党委书记黄晓伍在“结双亲”期间了解到,火车站村村民李桂英丧偶多年、无经济来源,寄居在邻居家的危房中。黄晓伍当即组织镇里的干部和个体户们捐款,“这5万元钱,由镇里统一保管审计,3万元用来修房子,剩下的两万元买种羊,交李桂英喂养,这样既能解决住房、又能解决生计问题。”

  据介绍,在“结双亲”活动中,遵义县要求结亲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发展主题,通过传授技能、解决就业等措施,引导群众学习实用技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掌握营销信息和手段,提升群众致富能力。

  “帮扶群众最好的办法就是引领发展、共同致富。‘结双亲’活动在拉近干群距离的同时,有效破解了边远山区、困难群众发展致富的瓶颈问题,促进了边远山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遵义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国宏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结对帮扶中打好经济发展‘翻身仗’,让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0日 16:13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