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广西大新县建好用好电子“群众档案”——百姓有所盼 干部有所应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群众档案’救了我的命!”7月7日,大新县桃城镇宝贤村村民陆美兰说。原来,陆美兰2012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先后花去医疗费10多万元。除了新农合报销部分医药费,她还欠了不少债,因病返贫。今年5月,在建立“群众档案”中,桃城镇党委政府了解到她的困境后,发动干部群众和企业捐款4万多元,不仅帮她还清欠款,还扶持她养殖珍珠鸭,给了她生活的勇气。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新县组织全县310名驻村干部深入6万农户家庭收集民情,建成内容完备、更新快捷的全区第一个县级“群众档案”。

  “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外出务工有几人?目前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政府提供哪些帮助……”该县收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的困难以及群众建议、意见等内容,通过“一户一档”形式填写记录,分村(社区)装订、按乡(镇)归档管理,及时录入电脑,建成“群众档案”,并定期走访反馈结果,更新档案内容。

  不同于普通的“民情档案”,大新的“群众档案”覆盖到每户,民情记录详尽,是系统完备、更新迅速的电子档案。如今,驻村干部只要一点鼠标,全村农户家庭基本信息和生产生活问题一目了然。“群众档案”犹如一张民情联系网,将农村工作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成为驻村干部掌握民情动态变化的“跟踪器”。

  建好档案,更要用好档案。该县要求每个驻村干部对农户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问题解决进展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并用不同颜色标注。这种多级联动互助模式,确保“民有所盼,我有所应”。

  那岭乡岜伏村是个贫困村,该村“第一书记”李伟通过“群众档案”,了解到村民有养殖石龟的意向,于是联动县乡资源以及后盾单位帮扶,通过示范引导抓产业、送技术,示范户成功销售石龟200多只,并带动全村实现销售收入近12万元。“村民心里想啥,驻村干部一清二楚。”养殖户赵国平说。

  “建立‘群众档案’,能够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体现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县委书记赵丽说。截至目前,大新县依托“群众档案”平台,为146个行政村(社区)引进项目资金3200万元,带动发展128个特色产业,调解矛盾纠纷741起,帮扶困难户3873户,举办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2.8万人次。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5日 14:45 来源:广西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