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接地气”更要“吸地气”

武警桂林支队 杜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接地气”一词用得很频繁。所谓“接地气”,就是党员干部深入到基层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像古希腊神话中说的安泰,保持两脚不离开大地,从而源源不断吸取大地的力量。

  然而,笔者通过观察感到,有的同志把“接地气”仅仅理解为和群众“接触”、“接近”,这显然肤浅了,会造成蜻蜓点水式的接触、走马观花式的接近。笔者在与一位机关干部聊天时,就听说:“最近半个月跑了十几个单位,算是狠狠地接了一下地气。”在这位同志看来,“接地气”就是跑点、跑面、跑到,这显然是对“接地气”的误解,也很难谈得上真“接地气”。所以,在强调“接地气”的同时,更应明确“吸地气”。

  人们要把井水吸上来,都要把管子深深插进井里。“吸地气”也是这样,“吸”是在“接”的基础上的更深层次要求。其过程是领导干部与基层实际之间,先是接上,然后深进去,把“地气”吸上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吸”的过程,对走群众路线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腾出时间,放下架子,实实在在地与群众打成一片,而不是点到为止、跑到为限。二是必须把具体问题搞明确。既然是“吸”就必须吸到有价值的东西,而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会自动跑到你跟前来的,所以必须认认真真地搞调查研究,排除各种干扰把所需要的东西打捞上来。三是对问题认真梳理分析。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深入基层的过程就是调查、分析和求解的过程,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吸上来。如果分不清表相与本质、搞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吸上来的东西越多,越容易把自己搞糊涂,反而影响决策和工作成效。一句话,只有“吸地气”,才能克服走群众路线“表面化”、“标签化”和“虚浮化”的做法,真正做到深入实际、解决问题。

  “吸地气”还有吸收营养这层意思。基层给予领导工作的营养既有工作方法上的,也有精神品质方面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我们解决问题的许多方法手段来自于群众,实践中形成的许多真知灼见是群众总结出来的,要做好领导工作,就要大量地吸收这方面的营养,对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做法、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使之变成我们指导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而群众在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方面值得我们吸纳的东西就更丰富了,他们的求真务实精神、勇于创造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都十分值得学习。我们常说要拜群众为师,到基层去吸地气就是拜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是我们很大的损失。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1日 06:57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