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用制度倒逼作风改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三人谈(10)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会议、文件是党政机关研究问题、布置工作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平台。文风会风连着党风政风,有什么样的执政理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文风会风。如果仅仅把召开会议、出台文件当做贯彻上级会议、落实上级文件的既定程序,让为民服务停留在嘴上、工作热情停留在笔上、调查研究停留在纸上,那么即使会议开得再短、文件写得再精,也逃不出会套会、文件套文件的“四风”怪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改进文风会风,真正把会议、文件这个推进工作落实的有力武器抓好用好,关键还是要强化执政理念、提振精神状态、转变工作作风。面对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胸怀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之心,带着问题意识,带着工作热情,走出大院、走向基层、走进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上级精神与当地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去想办法、作决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要这样做了,即使会开得很短基层的同志也能搞清楚要做什么,即使文件写得不优美老百姓看了也会很高兴。

  田建平(山西日报政法部)

  “干部扛锦旗,群众饿肚皮”,基层群众用这样的顺口溜,表达了对形形色色“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不满。

  考核是最管用的 “指挥棒”,政绩考向哪里,干部就会干向哪里。“政绩工程”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干部评价考核体系的不健全。前不久,我省2014年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对外公布,把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幅等群众关注的事项列入目标考核,备受关注的“GDP增幅”权重则减轻。

  建立和完善科学考察、评价、提拔干部的体系,关键是要提高绩效考核工作准确度,做到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相结合。要把那些默默耕耘,踏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的领导干部的“隐性政绩”考核出来,这样才能对领导干部的绩效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行其道,还由于缺乏严厉的问责追究机制。对群众怨声载道并经调查核实确为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责任人不仅要承担道义上的谴责,还应承担行政和法律上的责任,最大限度地让官员树立正确政绩观。

  刘俊鹏(中航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作风建设是一个大问题,关乎着我们党的生存发展,也体现着政府的公信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的“三公”经费居高不下,变相的各种奢华消费,不仅抬高了我们的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运行的效益,浪费了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疏远了党群关系,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使投入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民生领域的资金比较短缺,影响了民生的改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议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具体举措,出台多项财务审计工作,对于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和反腐败的利剑具有积极的作用。

  审计中对于查出的问题,要明确时限、坚决整改,须向社会公开,及时“晒”出“三公”经费账单,给公众“交明账”,不仅要列出整改的“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还要逐个“对账销号”,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着力构建整改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杜绝问题一再发生,让政府取信于民。要积极推进地方财政预决算、基层财政专项支出等公开工作。要发挥审计惩防腐败的“侦察兵”作用,让挤占挪用或套取财政资金、权钱交易、决策不当和违规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等违规违纪、失职渎职行为受到严厉惩处。同时,要积极用好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大量存量资金,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相关链接】

  过勇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风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直接影响着党的肌体健康。“四风”是腐败形成的温床和土壤,一些腐败分子就是因为作风出现问题而逐渐滑向腐败深渊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不仅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必由路径,也是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选择,更是对人民群众反腐败期望的有力回应。

  高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优良作风与处理复杂局面、驾驭经济发展等治国理政能力一样,都是反映干部内在素质的“能力项”。如果在日常考核评价和经常性监督检查中抓早抓小,“早拍肩膀,早拉袖子”,就能避免作风小问题“养成”贪腐大恶果。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2日 11:11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